AI“复活”成产业链:成本可降至数百元( 三 )


司马华鹏认为,AI产品离大众的日常生活比较远,不是刚需产品 。“如同新能源汽车一样,一个新的事物出现,大众需求还得有一个临界点,那个临界点爆发之后它可能会变成刚性需求,AI复活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临界点 。”他说道 。
至于AI“复活”产业的未来发展,司马华鹏表示,尽管当下热度很高,但还是应该交给市场去选择,“如何找到一个正确的落地点很重要” 。
当然,这依然是一个空间很大的市场 。在他看来,市场刚刚启动,正处于布局阶段 。对于硅基智能来说,数字永生产品线只是公司数字人技术众多业务领域中的一部分,“未来我们的业务可能更注重现实的情感链接,比如说虚拟情侣” 。
今年,大模型进入应用年,与ChatGPT、Sora等生成式AI应用技术融合后,数字人技术在人机交互领域焕发出新生机 。数字人可以模拟人类情感、记忆等智能行为,带给人们从未有过的交互体验,以此为核心的虚拟伴侣、AI“复活”等各类数字人产品正进入市场 。
此外,在电商平台购买、体验过AI“复活”服务的徐珊表示,产品确实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心灵疗愈,她期待未来的技术能够更加精进,也对该行业未来的发展给予乐观的评价 。

AI“复活”成产业链:成本可降至数百元

文章插图
B站博主吴伍六复活奶奶视频截图 。
无论是庞立 , 还是B站因复活奶奶爆火的博主吴伍六,他们在谈论进入该行业的初衷时 , 都提到过是出于自己亲人离世时的一些遗憾 。吴伍六也曾在采访中提到,AI复活只能作为暂时的镇痛剂,不是灵丹妙药 。他认为,当下的科技水平暂时还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永生”,同时也担忧可能会涉及相关法律问题 。
日前,网友未经家属同意利用AI技术复活乔任梁、李玟等已故明星的事件引发网友对法律问题的关注 。采访人员发现,要想与数字人进行实时互动,都需将数字人存储在商家所开发的云平台,且动态的数字人一般都有眨眼、开口说话动作 , 甚至可以用来人脸识别 。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994条规定,当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人格利益受到侵犯时,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在规范应用方面,我国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 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
文中徐珊、庞立为化名

【AI“复活”成产业链:成本可降至数百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