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人工智能“生成”精彩( 二 )


今年以来,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着手开展人工智能的治理工作 。当前 , 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律、伦理和人道主义层面的冲击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领域带来的复杂影响,已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人工智能的跨国界合作与规范性治理显得尤为迫切 。
张欣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强化了传统安全问题,例如使个人隐私保护面临更大挑战 。与此同时 , 也引发了很多新型风险,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生成虚假信息,歪曲科学知识、传播错误信息,还有可能出现新的劳动替代风险和新的数据安全风险 。因此,面向人工智能的监管框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变革和迭代,以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变化 。
今年10月 , 中国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建设性解决思路 。
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 , 今年4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 , 同时明确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尊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禁止非法获取、披露、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商业秘密 。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提出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规则制定,并呼吁通过基础设施、人才培训、联合研发、市场交流等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展开国际合作和援助 。张欣表示,这彰显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大国担当 。在2024年,全球范围内预计会有更多的法律法规出台 , 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制度围栏” 。
刘 峣(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