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有哪些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


11、侗族大歌侗族地区一种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 。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 。“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其全民性的传承方式 。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
12、
13、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 。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 , 龙泉青瓷均具有独特的技艺,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 , 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
14、妈祖信俗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 。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的影响扩大 , 历代朝廷封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
15、呼麦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 。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 。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
16、南音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 。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年至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年至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 。音乐风格典雅细腻 。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
17、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 。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 , 发端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 。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8、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 。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 。至今使用着唐、宋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 。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有哪些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汉族传统戏曲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 。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 , 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 , 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 。作为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 , 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