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模型生成技术为核心,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下一轮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动力,为解决产业痛点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说 。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7月首次公布了其大模型研发情况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天书”大模型,云天励飞与深圳龙岗政数局共同探索了大模型在政务咨询服务系统的应用,未来计划逐步拓展到其他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领域,如法务、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等 。
而对大模型研发公司而言,谁能够最快带来最佳行业应用,谁就能够获得最多的用户反馈和数据 , 进一步增加自身大模型的竞争优势 。
当文心一言向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用户大规模开放服务后,能够获得真实世界更多的人工反馈,将有助于基础模型的进一步改进与产品的更快速迭代,创造更优的用户体验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 。
大模型处“婴儿期”仍待“反哺”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内大模型研发虽然进展迅速,但算力、人才等瓶颈仍待进一步突破 , 商业模式也还需进一步明晰 。
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教授林达华看来,千亿参数规模语言大模型的训练,最大的困难和挑战还不在于缺数据,而是试错成本很高 。一个千亿参数的大模型,在千卡集群上面需要3个月训练 。每一次更新都需要很大的算力支撑,训练的周期很长 。
于浩认为 , 作为“底座技术”的大模型目前仍然处于“婴儿期”,其成长需要极其昂贵并耗能巨大的“算力暖房” , 身边要围着一批专精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的“专家保姆”,要供给海量的高质量“数据食材” 。稍有不慎摄入“污染食材”或者对大模型“调教不严” , 就极可能培育出“胡说八道”的“熊孩子”,给大模型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
考虑未来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建设大模型基础设施引擎 , 筑牢底座,另一方面是培植小模型生态系统,进化出适应人工智能多样化小场景长尾需求的技术堆栈,用小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价值变现 , 再反哺大模型 。”于浩说 。
在谈到国内大模型的发展趋势时,孙乐认为 , 首先是随着大量高价值数据和用户反馈的获得,国内大模型的水平会迅速提升 。其次,在应用方面大模型会大范围落地,并且在适合的场景会逐渐形成典型的应用范式 。最后 , 大模型仍然会面临一些长期的科学问题,如可靠、可控和可信问题 , 同时也会在大范围的落地过程中发现新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合力解决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认为,国内大模型集中上线将催生一系列发展趋势 , 包括技术迭代加速、行业应用深化、商业模式多元化、数据和伦理问题凸显,以及国际化趋势 。这些趋势不仅将影响模型本身的发展,还将对社会经济、法律规范和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各方需要密切关注,并做好相应的战略规划和应对措施 。(采访人员 马晓澄 毕子甲 张紫赟 周琳)
【人工智能大模型陆续上线 加速赋能产业发展】
推荐阅读
- 国产大模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大模型训练有多卷?揭开大模型算力之谜
- 人工智能的大模型产品有哪些发展趋势?
- 大模型上车,特斯拉带了个好头吗?
- AI 大模型数据标注“民工”月入不过 5000 元,单价从五毛降到四分
- 深度解析大模型代码能力现状
- 开源大模型正在“杀死”闭源?
- AI大模型下一步怎么走?百度世界五大亮点给出行业风向标
- BBC 阻止 OpenAI 抓取数据,但对人工智能用于新闻持开放态度
- 2023年最适合教育的15种AI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