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四余天星择日法推算步骤分析 七政四余排盘软件moira下载( 六 )


而黄道呢,则是“常变”的 。所以历代常出现,黄道数据的变化 。以致唐后,每布一历,就会重新布定黄道28星宿数据 。此黄道,大多时是根据赤道去推变,偶尔加以实测,因为对我们的黄道来讲,他其实就相当于是“赤道数值在黄道上的投影” 。所以就会有个“推黄道术”,即根据赤道数据,引用黄赤道之间的变化规律,去算出“黄道” 。
如果从明文记录来讲,中国很早就有黄道数据记录 。而再再再明确的记录黄道测宿事件,则是公元103年(汉和帝年间)“太史用黄道铜仪测得二十八星宿黄道距度值”,后来被东汉的四分历吸收运用 。而黄道和赤道之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如从明文记录来讲,是始于东汉张衡,张衡用“竹篾”去量黄赤道度的数值变化,得出两者的“进退规律”,以后“进退有差”“进退之差”这样的字眼就成了天文历法志常见的字眼 。并且后期的变化,无不由“进退”为基调 。然后,将这种黄赤道度“进退”变化规律,直接明文入历,则是东汉末刘洪的乾象历 。
一:第一种算法 。
是以,第一种推黄道术,并且其实不是第一种,而是以后的推变黄道,基调都是“进退” 。其它只是算法的区别而己 。
算法是,先将赤道数据布好 。然后,将赤道数平分,平分为四个大象限(两至两分) 。再每一大象限起点开始,每4度为一限,从春分(秋分)到夏至(冬至) 。黄道相对赤道是增数 。即赤道每4度一限,黄道数会增加1/4度 。当赤道数到了45度时,黄道数到达48度,即相差3度,这己经是最大值了(现代实测算,最大值是2.5度) 。然后,开始递减式的增法 。即如是将黄赤道拉成一条线,一条会慢慢增长的线,他们的规律是,春分开始,黄道这条线,会比赤道增长得快,赤道增长得慢 。到了45度时,两者相距最大是3度 。然后开始,黄道增长减慢,赤道增长加快 。到了一象限末数91.31度时,黄赤道相平 。然后,从夏至开始,赤道比黄道增长得快,所以,从两至到两分,则要相减 。他实际也可以变化成规律是,从两分为定点看,向两边两至45方向算,是黄道比赤道增度,所以黄道度会在赤度基础上加黄赤道度差 。从两至为定点看,向两边45度方向算,是黄道比赤道减度,所以黄道度会在赤度的基础上减黄赤道度差 。(资料可详看《中国古代历法》和《古代历法计算法》)
乾象历,是采用4.4.4.3的规律 。而每一小象限常数增减1/4度 。到了隋一朝的皇极历,则将这个常数1/4,变化成递增减的变化 。即每4度增减从初97/450,第二个4度也就是8度时,增减98/450.(97..98...99如是增减)
到了一行的大衍历,则将4度增变成5.即象限基数由4变成5.每限增减12/24.第二个5度即10,此限增变11/24.(12..11..10..如是增减) 。至此用象限计算进退度之法,成定,后世多引用大衍历的算法 。所以举例一下,大衍历的算法 。
(学习时,可以看着后面附的表格) 。
举例:如从春分点开始量,赤道量到5度,黄道就会是5+12/24=5.5度 。即在5度内,增损12/24,黄赤道差12/24.以后每增损11/24..10/24...即相当于:黄道度=赤道度+黄赤道度差 。也相当于:黄道度=5+每限增损度+前一限黄道度 。
赤道度量到10度,黄道度就会是=赤道度 +黄道度差 。(黄道度=10+(12/24+11/24)=10+23/24=10.96).也相当于黄道度=5+每限增损度+前一限黄道度 。(黄道度=5+11/24+5.5=10.96) 。
初学时,是不是感觉很复杂,以往的历家,会即有算法,也会干脆制成表格 。所以你会看到历律志上说,依率表变黄道 。减小重复算的过程 。到了授时历时,就干脆提供了一个表,细化到每一度,每一度增损的表格 。下表是大衍诸历的数值 。
在《中国古代历法》大衍历篇中 。也给出算法 。
根据这个表,和黄赤道变化的规律,即以两分为定点向两至两边45度,黄道相对赤道是增度 。如以两至为定点,向两分两边45度,黄道相对赤道是减度 。算法如下:
二,第二种和第三算法
当我们知道,我们中国古代的黄道和现代人意义的黄道不同时 。只需想一下,星命术的全力发展时代 。其实就能明白,我们应要用什么样的黄道 。和为什么星命术在清开始,几成绝学原因之一 。梅文鼎先生讲得好“若用新法,则宫度之迁改不常,二者己如柄凿之不相入,又安望其术之能验乎”
是以怎么推变黄道,虽然显得难懂 。但还是不得不写 。是希望真研究的人,能正视这个问题 。也希望现在科技相对发达了,有要开发七政四余软件的人,能明白这个问题 。和通过此文,能知道要怎么去找资料,和找什么资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