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秋词》赏析。 秋词翻译及赏析( 四 )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 。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 。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 。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 。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 。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 。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 。有《刘梦得文集》40卷,现存30卷 。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词

Q4:秋词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及赏析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
【赏析】
“诗言志”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但他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
“自古逢秋悲寂寥”,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
“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你看,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碧蓝蓝的,一只雪白的仙鹤穿云直上,色彩多么绚丽,动作多么矫健,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
Q5:刘禹锡《秋词》赏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翻译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贬官朗州后,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
提起描写秋天的诗,大家会很自然地记起宋玉在《九辩》中写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这一悲秋名句 。正是由于他这一悲秋名句,悲秋就成了后世文人作品中的传统题材 。
秋天是气候由热转寒、草木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感物兴怀,逢秋而悲寂寞,感叹身世,情于诗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诗人对秋天却另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感受 。他这首诗不是悲秋,而是颂秋 。
诗一开始,就一反悲秋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诗人自己的独特看法:“秋日胜春朝” 。他认为秋天要胜过明媚的春天 。为了说明这个命题,他用鲜明、爽朗的色彩,描绘出了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这里诗人将天高气爽、白鹤凌云的景色与自己充满诗意的情怀熔铸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豪迈之情 。
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情调昂扬,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不但不悲观失望,相反,他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继续战斗 。白鹤凌云这一形象,其实也就是他自身的写照 。读这两句诗,可想象得到诗人的风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