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装特点?苗族服饰介绍?( 二 )


“呕欠嘎给希”——升底绣花衣是白洗式苗族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图案 , 由“呕欠字”和“呕欠闪”两种类型组成 , 汉泽“红绣花花”和“暗底暗花衣” 。二者背块均无刺绣 , 其他纹样与“呕欠嘎给希”相同 。但服饰花纹图案变化最多的是“抛功拨”——袖花 , 其图案主要以各种几何图形布局 , 在不同的几何图形中 , 绣上各种花纹 , 组成许多不同名称的“抛功拨”——袖花 。
Q3:有关苗族人的衣着
分类:社会民生
解析: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 , 且有地区差别 。据清代《百苗图》所载 , 凡八十三种 。另有考察资料称百余种 。
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别和若干款式 。
湘西型 , 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 。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 。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 , 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 , 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 , 戴银饰 。黔东型 , 流行于黔东南 。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 , 包青头帕 。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 , 以青土布为料 , 花饰满身 , 图案多为平绣的各种龙、凤、鸟、鱼及花卉 。雷公山一带女装独特 , 百初裙甚短 , 长者30厘米 , 短者不足20厘米 , 上衣花饰用彩线挑以各种几何图案 。妇女盛装银饰繁多 。
川黔滇型 , 流行于川、黔、滇、桂等省区讲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区 。女装上为麻布衣 , 下为蜡染麻布花裙 。色调较浅 , 花饰不多 , 银饰亦少 。黔西北和滇东北一带 , 不论男女皆缀以织花披肩 , 大者形同斗笠 。
黔中南型 , 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 。女装上衣多披领、背帕等 , 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 , 也有蜡染裙 。以挑花为主 , 兼用蜡染 。贵阳、安顺、安龙等地的花溪式女装 , 其披领酷似一面旗帜 , 俗称「旗帜服」 , 花饰也多 。海南型 , 流行于海南省 。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 , 蜡染布筒裙 , 花饰少 。
苗族银饰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苗族地区 。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 。项圈由小到大多达七圈为一套 , 重二千余克 。造型或呈四棱突起 , 绕如螺旋 , 或偏圆 , 平面上錾出各种花纹图案 。项圈是苗家姑娘恋爱、结婚必备之物 。牙签一般由数根薄而透明的牙签和四到八条银链、小银铃组成 , 每条银链又由数十个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小银环连缀而成 。每个零件又编、錾、刻出各种图案 , 常见的有鸾凤交颈、双凤朝阳、并蒂桃等 , 以祝愿幸福吉祥;鲤鱼跳龙门、梅花满场等表达好愿;针筒、猴子喜桃、狮子滚绣球等则表现生活情趣;一副牙签要同时具备形美、色明、声脆、实用等优点 。
苗族银梳
流行于黔东南苗族地区 。苗语称「耶尼宋」、「依尼」 。用银和木制的梳子 。长约16厘米 , 梳面有三只鸟的图案 , 亦有与之相称的其它图案 。梳背有十一朵银花 , 吊一个小银链 , 悬有喇叭状的银筒 , 稍一摆动 , 便叮当有声 。梳子的两条副角有银链连着一颗长长的银针 , 银针插在发簪的左右侧 。
苗族银镯
苗语称「尼秋把」 。姑娘戴于腕间的银饰品 。出自民间银匠之手 。通常将银子抽条做成 。较讲究者饰以花纹图案 。
苗族银项
苗语称「谢垛尼」 。姑娘戴于颈脖的银饰品 。出自民间银匠之手 。将银子抽成长条做成 , 或抽成银丝 , 由多根银丝穿织图案 。
Q4:苗族服饰分类有哪些 , 竟然多到200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代表的服饰 , 同时也代表着各民族的文化意义 。自然每个民族的服饰特色都是不同的 , 并且每个民族的服饰也会有很多的分类 。接下来 , 我们一起来苗族服饰看看苗族服饰分类有哪些?
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 , 且有地区差别 。据清代《百苗图》所载 , 凡八十三种 。另有湘西型苗族服饰考察资料称百余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