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留、晚春翻译赏析?( 二 )


韩愈(768~824)字退之 ,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 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 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 , 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 , 又称韩吏部 。諡号“文” , 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 破骈为散 , 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 , 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
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 , 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宋代·周邦彦《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
新笋已成堂下竹 , 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春天 ,  写景 ,  抒情 ,  思乡愁绪低花树映小妆楼 , 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 , 思量何事不回头 。——唐代·白居易《春词》春词
低花树映小妆楼 , 春入眉心两点愁 。
斜倚栏干背鹦鹉 , 思量何事不回头 。春天 ,  女子闺怨一雨池塘水面平 ,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 更作荷心万点声 。——宋代·刘攽《雨后池上》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 , 淡磨明镜照檐楹 。
东风忽起垂杨舞 , 更作荷心万点声 。古诗三百首 ,  春天池塘


    Q2:唐代诗人韩愈诗句草树知春不久归
    草树知春不久归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 。
    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整体内容----
    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翻译】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 , 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 , 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 , 随风起舞 , 好像漫天飞雪 。
    【赏析】
    《晚春》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 。乍看来 , 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 , 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 , 诗写得工巧奇特 , 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 , 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 , 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 , 吐艳争芳 。

    Q3:春晚一诗中诗人不写百花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现万紫千红的动人景象 , 这样写什么好处?
    诗人不写百花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现万紫千红的动人景象 , 而是写梦回春暖花开 , 杏花繁茂的动人景象 , 是虚写 , 后面两句“未能便逐啼鸦起 , 自掩屏风护晓寒 。”写明美梦被鸣叫的乌鸦打断 , 是实写 , 通过虚实结合 , 由梦中春花繁盛与梦醒后料峭春寒形成鲜明的对比 , 写出了作者惜春伤感之情 。
    《春晚》 陆游
    宋代陆游
    客梦初回夜漏残 , 东村想见杏花繁 。
    未能便逐啼鸦起 , 自掩屏风护晓寒 。
    Q4:望春古诗赏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注释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 , 作于元和十一年 。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
    不久归:将结束 。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 , 先在枝间生荚 , 荚小 , 形如钱 , 荚老呈白色 , 随风飘落 。
    才思:才华和能力 。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 , 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 , 竟相争妍斗艳 。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 , 随风起舞 , 化作漫天飞雪 。
    赏析
    这里 , 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 , 其实 , 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 , 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 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 , 但不因此藏拙 , 而为晚春增添一景 , 虽然不美 , 但尽了努力 , 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