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排名前五十名__世界上最毒的十大毒蛇排名,毒性排第一的是什么蛇( 三 )


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附近一些岛屿上,多在沙地上生活,有完美的保色以及剧毒液,不过危险性不及虎蛇和眼镜蛇科大毒蛇 。
【毒蛇排名前五十名__世界上最毒的十大毒蛇排名,毒性排第一的是什么蛇】9、西部拟眼镜蛇
资料:体长约1.5公尺 。栖息于树林、草原、沙漠等地,以小型爬行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生 。它是世界上毒蛇排行榜上第十毒的蛇 。
10、黄金眼镜蛇
黄金眼镜蛇采用的毒素,和其他眼镜蛇一样是神经毒素 。而黄金眼镜蛇的毒性在眼镜蛇(naja)家族中,算是最剧烈的成员之一,仅次于菲律宾眼镜蛇 。

Q5:毒蛇毒性排名是怎样的
毒蛇毒性排名是:内陆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杜氏剑尾海蛇、澳洲虎蛇、太攀蛇等 。
1、内陆太攀蛇
内陆太攀蛇,又称细鳞太攀蛇,全长为2米左右 。分布于澳洲中部的维多利亚沙漠及附近,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干燥平原、草原、荒漠及干枯河床等地 。内陆太攀蛇的性格比较温柔,如果被激怒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往往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它的毒牙连续咬了多次 。
2、东部拟眼镜蛇
东部拟眼镜蛇,长度为1.5-2米,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中部以及新几内亚南部 。东部拟眼镜蛇的毒液里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及凝血因子,一次排毒量2-8mg 。
3、杜氏剑尾海蛇
杜氏剑尾海蛇,全长大约110厘米,主要分布在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和澳大利亚的北部,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 。
4、澳洲虎蛇
虎蛇,或称澳洲虎蛇,全长大约120厘米 。分布于澳大利亚,主要栖息在海岸、湿地或溪涧等地带,它们有占据领地的习性 。虎蛇分泌强烈的神经毒素、凝固剂、溶血素及蛇类特有的肌肉毒素 。
5、太攀蛇
太攀蛇,又名普通太攀蛇或海岸太攀蛇,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北部沿岸一带,另也出没于新几内亚的岛屿 。太攀蛇长度1.5至2.0米,体重在3千克左右,有记录最大的个体长3.3米,重6.5千克 。

Q6:毒蛇排名前十
中国十大毒蛇排行榜:
1、银环蛇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是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动物 。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
2、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又称山万蛇、过山风、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 。
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 。
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 。
3、尖吻蝮【五步蛇】:
尖吻蝮(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D.acutus)一个品种 。
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是亚洲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 。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 。
4、灰蓝扁尾海蛇:
灰蓝扁尾海蛇(学名:Laticauda colubrina)为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动物 。体长为75至360厘米,体重为600至1800克 。头大,头颈部区分不明显,身体呈圆柱形 。背部为蓝灰色,腹面为灰黄色,全体具有蓝黑色环纹,头部蓝黑色,自吻部延上唇直到颞部为灰黄色 。
鼻间鳞1对,眶前鳞1片,眶后鳞2片,颞鳞1至3片,上唇鳞7片或8片,颔片2对,背鳞平滑无棱,覆瓦状排列,腹鳞宽大,肛鳞二分,尾下鳞雄性44对,雌性33至35对 。
5、短尾蝮:
短尾蝮(学名:Gloydius brevicaudus)又称草上飞、地扁蛇,剧毒,多栖息于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以及主要栖息于坟堆草丛及其附近 。
短尾蝮体较短粗,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吻棱明显,尾短,具管牙;有颊窝 。头背深棕色,体腹面灰白色,尾尖棕黑色 。
6、原矛头蝮
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 。颈细头背布有很多细鳞片吻较窄,两鼻间鳞较小,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 。左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上有小鳞14--16片 。
鼻鳞与颊窝鳞前缘之间有数片小鳞 。体长1米左右体背颜色棕褐,在背部中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左右相连成链状,腹部灰褐色,有多数斑点 。有夜行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