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韩剧越杀越勇,是因为韩国人过得太惨了吗?( 二 )


以上这些剧集的出现 , 与韩国当下的社会环境和集体情绪不无关系 。 近几年韩国财阀与政界合谋、贪腐巨案频发 , 乃至2021年的“校园霸凌Me Too”事件 , 无一不暴露出韩国司法体制的庸碌冗余和检察机关的漏洞 , 导致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度极速下降 。
其次 , 正如戴锦华老师谈及《寄生虫》时所说 , 世界性的贫富分化已经“构成了一种绝对的隔绝” 。 在尤其强调出身与阶层的韩国社会 , 无法向上流动的绝望混杂着仇富羡富的心理四处蔓延 。 法律制裁抚慰不了受害者和民众的伤口 , 汹涌的集体情绪又急需出闸口释放 , 于是一大波主打“社会审判”和“私刑正义”的复仇爽剧 , 便应运而生 。
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 , 民众汹涌的集体情绪是创作灵感 , 也是流量密码 。 但批量出现的复仇爽剧 , 如何能焕发长久的生命力 , 吸引观众观看?
面对这个难题 , 韩剧创作者在叙事高度类型化的同时 , 选择了融入新元素 。 拿《黑暗荣耀》来说 , 这部剧集99%的故事情节经过精准的计算 , 严格遵循“先抑后扬”的叙事套路和黑白分明的人物设定 。 与此同时 , 它弥补了女性视角的缺乏 。
《再次我的人生》同样使用了主角“先虐后强”的套路 , 调动观众情绪 , 先以正义检察官金熙宇得罪权贵被杀开场 , 之后主角重生开启打怪模式 。 爽感不断拔高的同时 , 这部剧尽可能地融合了喜剧元素 , 调和剧情的压抑感 。
还比如《我的名字》 , 讲述的是女主角为报杀父之仇 , 接受黑帮大佬的训练 , 潜入警局卧底 , 揭开身世之谜 。 这部剧本质上是用“无间道”的模板 , 讲述复仇故事 。
其次 , 成熟的视听语言为剧集保驾护航 。 《弱小英雄》的光影、构图、色调 , 都与主角孤立无援的心境相契合;
《我的名字》设计了大量刀战动作戏 , 背景音乐采用旋律感强的电子乐 , 以此突出打戏的节奏和力量感 , 手持动作跟随式摄影进一步增强了沉浸感 。
除了极具质感的视听语言 , 这些剧集在细节设计上也极其注重文学性的表达 。 比如《黑暗荣耀》中用围棋推动情节发展 , 使整部剧集的紧张感、压迫感与浪漫感相融合;

《小小姐们》中象征死亡的妖冶兰花、以鞋子寓意阶层巨大的差异……这些细节既推动了故事发展 , 也多了一丝“点破不说破”的朦胧美 。
而对复仇主题的深入探讨 , 则体现了韩剧的另一层文学性 。 “复仇的人也会成为怪物” , 强调暴力对复仇者的异化、仇恨对主角的奴役驱使 , 已经成为韩国复仇爽剧的基本操作 。
其中《模范出租车》和《黑暗荣耀》两部剧在此基础上 , 还剖析了复仇在主角自我救赎之路上的积极一面 。 复仇者们明知会变成怪物、步入深渊 , 但依然悲壮地朝着目标前行 , 为复仇增加了宿命的悲凉之感 , 也帮助主角找回真正的自我与救赎 。
评分8.6的《弱小英雄》 , 则强有力地质疑了复仇对个人解脱和救赎的效用 , 与观众一同探讨“暴力”究竟意味着什么 。 在这部剧中 , 遭遇霸凌的富家子弟吴范锡与其他受害者结盟 , 在反抗霸凌的过程中却因自卑与嫉妒而黑化 , 倒向了加害者的阵营 。
他花钱买凶 , 将养父对自己的仇恨转移到弱小者身上 , 在复仇的同时享受着凌驾他人的权力快感 。 他很快发现 , 这种复仇是无力的 , 泄愤式的报复无法帮他寻回失落的自尊和友情 , 更填补不了心中巨大的阴影 。
这部剧抛出暴力背后的权力关系、对制度教育以及人性的质问 , 对“复仇”行为的剖析和解构 , 已经超越了下饭爽剧的范畴 , 在我看来算是韩国复仇剧的年度代表作之一 。
不可否认 , 批量出现的复仇爽剧已经出现了套路化倾向 , 面临着一系列的创作困境 。 过分追求意象的传达 , 忽视内容自身的表达并不鲜见 , 比如大量堆叠意象的《小小姐们》 , 就曾被人诟病悬浮;在拥抱网飞的过程中 , 过度追求戏剧冲突 , 也可能会遭遇算法的反噬 , 引发观众的反感 。 评分8.8的《黑暗荣耀》 , 第一季虽平稳落地 , 但也有网友诟病其塞满了没有营养的社会热点 , 吐槽强行为复仇而生的“工具人”男主 。
当然 , 韩剧创作者大概率会随时更新创作密码来适应市场 。 毕竟 , 从家庭伦理剧到爱情偶像剧 , 再到如今的复仇爽剧 , 韩剧在影视市场的大风大浪中更新迭代了不止一次 。 这种求新求变的态度和反应速度 , 或许才是韩剧生命力的源头 。 【韩剧|韩剧越杀越勇,是因为韩国人过得太惨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