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 青春期再撞更年期( 二 )


“我参加南京大学冬令营,就是为了逃避你!”
剧中母女之间的每一次争吵,几乎都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热泪盈眶 。由饰演的单亲妈妈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心爱的女儿身上,女儿乔单纯活泼,乖巧听话 。看来在一个母亲善良孝顺的家庭里,一场青春期的战争还是不可避免的 。
仔细观察电视剧中乔与母亲之间爆发的几次战争,可以看出女主角乔是渴望独立和自由的:曾几何时,她是母亲的甜蜜小棉袄;上了高中后,随着母亲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过度干预,聪明如乔的她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想要逃避的心理 。

像乔这样的心理变化,是所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变化 。他们越来越反感父母对自己生活的干涉,越来越注重亲子关系中的边界感 。而从小就对孩子生活照顾有加的父母,却很难适应孩子“突然的自己” 。
家庭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
第三种改变,行为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喜欢标新立异 。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心理上渴望自由独立,渴望成年,也更渴望标新立异,彰显个性 。
还记得经典情景喜剧《家有儿女》里,调皮的刘星在青春期的时候有一点叛逆:进入高中的刘星放弃了原本的平头,戴上了长刘海的碎发遮住眼睛的假头饰,穿上了无臂马甲,穿上了一条大链条的破洞牛仔裤 。
这种打扮吓到了所有家人,刘星却美其名曰:个性!
看着同伴的老鼠,刘星说出了自己穿得这么奇怪的原因:“可能,我可能有点叛逆吧!但是现在我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了,没有人能管得了我!所以,现在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刘星的叛逆和行为让人忍俊不禁,但也真实地反映了青春期孩子的显著特点:他们想要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和时尚,更渴望向世界索取认同和关注 。

很多家长也有这种吐槽:“以前你买什么,她穿什么,现在好了 。一切都要对你不利 。裙子短,袖子长,冬天穿布鞋露出脚踝真的很气人!”
行为上的突然叛逆让父母措手不及,争吵和矛盾不断 。
03作为信息资源网的家长,你应该如何看待孩子青春期的变化,与他们好好相处?
身体上、心理上、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让孩子感到惊讶和焦虑,但也给很多家长带来了困难 。
孩子成熟了是好事,但伴随着青春期而来的争吵,两代人的矛盾越来越大:一个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另一方面,父母抱怨他们越来越难在向父母证明自己成熟的基础上理解自己 。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温暖的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很多父母就像《小别离》中黄磊饰演的父亲一样,把青春期当成洪水猛兽:这个青春期来得太猛烈了!
孩子的青春期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父母能做的当然不是祝愿孩子在这场更年期冲击青春期的战争中互相对抗,分出输赢,而是认识到:

青春期标志着孩子的成熟,是孩子成长的新标志 。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态度对待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与他们和平相处 。
什么是正确的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敏感阶段?或许你可以从美国心理作家乔希普的畅销书《解码青春期》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
首先,家长要调整认知 。青春期的孩子比他们想象的更需要你 。
三天大吵,两天小吵,很多家庭都在玩这样的青春拉锯战 。很多家长表示心灰意冷:既然我什么都没做对,那就干脆不理你了!
其实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很正常的现象 。其实他们比平时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
《请回答1988》中的娃娃鱼是一个粗心淘气的男孩 。娃娃鱼的爸爸是教导主任,妈妈是一家保险公司忙碌的员工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娃娃鱼从小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 。
随着娃娃鱼的长大,他父母的职位越升越高,带回的工资也越来越多 。家里条件越来越好,娃娃鱼却越来越不开心:他从来没有过父母给过的生日 。

上了高中,娃娃鱼的委屈暴露了:又一年生日,妈妈答应早上给他煮海带汤 。高高兴兴起床后,第二天早上娃娃鱼看到的不是海带汤,而是因为临时工作不得不离开的妈妈留下的50元钱 。
心灰意冷的大鲵在青春期采取了第一次反抗行动 。他一个人跑到郊区的海边,希望通过这样极端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后来,当他的朋友发现强行带回来的娃娃鱼时,他把多年来厌倦的委屈告诉了父母 。
有多少父母就像剧中娃娃鱼的父母一样:孩子越来越大,不去管他们,反而会带来争吵,干脆让他们放任自流,自生自灭 。父母也认为,孩子的青春期是最成熟的标志,他们不再需要以前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