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强|雷佳音不下跪,唐国强吃茶叶,张家辉哭,细扒这些演员表演,真牛( 二 )


能在没有戏份的时候 , 让观众感受到角色本身的后劲儿 , 能在戏外 , 让观众混淆角色和演员本人 , 这是最顶级的表演 。
这方面国内老戏骨的例子可太多了 , 比如演容嬷嬷的李明启老师;

比如演关羽的陆树铭老师;

以及演观音的左大玢老师 。

当然 , 这些角色的经典 , 与剧集的传播广度不无关系 , 但如若没有真正顶级的表演 , 传播度再广的作品 , 也不一定有让观众混淆现实和剧集的角色 。
我们提到的这些 , 其实都是“封神表演”的结果 , 但实现这种表演的过程其实千变万化 , 在演员 , 在导演 , 甚至有时候在临场发挥 。
今天 , 皮哥就带大家看看国内6个热剧中的六个演员 , 六段顶级表演 , 看看这6位演员 , 是用怎样的方法 , 实现表演的“超进化” , 封神的 。
01、动作反差:《人世间》里雷佳音的不下跪所谓反差 , 其实就是演员的行为 , 与人们普遍印象中角色应该具有行为的差异 。
再说的通俗点 , 就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
《人世间》里 , 雷佳音就用这种反差 , 演了一段封神的戏码 。
39集 , 周秉昆父亲周志刚去世 , 随后母亲也随父亲而去 , 看到父母同时离开的时候 , 姐姐周蓉和哥哥周秉义的反应 , 都是第一时间下跪 。

在观众看来 , 父母离世 , 下跪是最正常 , 也是最应该有的举动 , 既是悲伤的体现 , 又是孝顺的证明 。
但雷佳音 , 偏偏不 。

他先是泪眼朦胧四顾茫然 , 随后有种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慌乱 , 并在哥哥姐姐下跪后 , 呆滞在那 。

结合剧情 , 这里的“不跪” , 起码有三层深层含义 。
其一 , 比起周蓉和周秉义 , 周秉昆与父母亲的关系要好太多 , 因为他一直在膝下伺候二老 。
所以看到父母离世的第一时间 , 他应该有的感情不是“表现孝顺”下跪 , 而是“不敢相信” 。
其二 , 接受母亲离世后 , 因为一直在床前尽孝 , 所以比起哥哥姐姐 , 周秉昆对父母的亏欠和遗憾要少得多 , 这里的不跪 , 有种安然送父母离去的释然 。

其三 , 周秉昆的不跪与哥哥姐姐的下跪形成鲜明对比 , 反衬出周蓉和周秉义对父母尽孝不够的事实 , 反而凸显了周秉昆这个角色的伟大和光环 。
三层含义层层递进 , 既有对人物本身的深层次理解 , 又有对其他角色的衬托 , 此段表演可谓顶级 。
02、人物挖掘:唐国强吃茶叶和握手表演中有一种塑造是很有难度的 , 那就是伟人 , 或者历史名人的塑造 。
一方面 , 这些人物都有现实参考 , 塑造的空间很小 , 另一方变 , 在形似和神似之间 , 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
当今影视圈 , 扮演毛主席最好的 , 应该就是唐国强了 , 而对毛主席的塑造中 , 他有一段表演 , 则是挖掘了人物鲜为人知的习惯 , 从而让角色本身更为真实和生动 。

在《香山叶正红》里 , 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 , 在开会的时候 , 竟然顺手从缸子里抓出两片泡过的茶叶 , 然后塞进嘴里嚼了起来 , 嚼完还给咽了下去 。

“吃茶”这个动作本身 , 就有点颠覆大家对主席习惯的认知 , 注意到这个细节 , 你才会发现 , 唐国强在挖掘人物背后的细节方面下足了功夫 。
其实 , 历史上真实的毛主席 , 确实有吃茶的习惯 , 因为家里穷 , 泡过的茶叶舍不得扔 , 于是就给吃掉了 。

这个习惯主席保留了一辈子 , 也从侧面证明了主席的简朴 。
另一方面 , 吃茶其实也反映着主席“不拘小节”的人生态度 , 对一个大的战略家来说 , 无所谓茶渣对身体的好坏 , 只管吃掉 , 这也是他大开大合的韬略和伟人气场的体现 。

在《大决战》中 , 有一段握手戏 , 也显示着这种韬略和锋芒 。

到了重庆后 , 蒋介石迟迟不露面 , 为自己搞足了排场 , 握手环节 , 蒋介石不主动伸手 , 而是毛主席先上去握手 , 也看得出主席不拘小节 , 以退为进的态度 。

在之后的会谈中 , 主席都是将自己置于“弱势地位” , 面对蒋介石言语间的进攻 , 他频频防守 , 话中机锋处处戳中蒋介石痛处 。

这两个细节 , 结合到一起 , 一个真实立体的主席 , 就这样出来了 。
唐国强对主席的表演 , 是颇有心得的 , 这种心得既建立在出神入化的演技之上 , 也建立在对主席生平 , 尤其是细节了如指掌的基础之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