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攻齐功败垂成 乐毅伐齐( 二 )


03
说完了“齐伐燕”,我们再来看看乐毅伐齐 。
乐毅伐齐与“齐人伐燕”密切相关 。当年,当齐国军队劫掠一空,撤出燕国时,刚刚继位的燕国国王燕国王辉,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家,暗暗发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为了振兴燕国,他尊重贤士,从各诸侯国广纳贤才——乐毅就是他从魏国挖来的人才——这样燕国就慢慢复兴了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燕王自缢,自伤,与民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傅,士卒岳翼轻战,于是以为大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伐齐” 。

就在燕国团结一心,准备向齐国复仇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史记·乐毅列传》记载,“其时,羌败于南,楚相败于重丘唐,三晋灭于西关津,于是以三晋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绵延千里 。与秦昭国王争当皇帝...王敏自傲,百姓无愧” 。也就是说,自立自强的齐敏国王穷兵黩武,四面楚歌,导致百姓生活悲惨,让百姓苦不堪言 。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知道,此时燕齐的情况和当时的燕齐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如果颜在这个时候攻打齐国,就像孟子说的那样,把齐国人民从泥潭里救了出来,而且胜券在握 。事实也是如此 。当乐毅率领赵、楚、韩、魏、燕国的军队对抗齐国时,看似强大的齐国不堪一击 。此后,赵、楚、韩、魏纷纷撤军回国,只留下乐毅率领的燕军,在齐国战无不胜 。“齐有七十余城,皆属县郡 。”按理说,按照这样的节奏,燕国灭齐国很容易,但事实是,齐国虽然攻陷了七十多座城池,但仍有两处是领兵攻了五年也攻不下的 。这两个地方就是齐国的莒和即墨 。
为什么乐毅在这两个地方五年攻不下,以至于燕昭王死了,燕惠王继位,齐国的田单利用燕惠王和乐毅的矛盾,使乐毅的灭齐大业失败,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这些推测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往往忽略了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燕军在齐国的暴行 。

乐毅伐齐,就像当年的“齐人伐燕”一样,开始打得顺风顺水,但乐毅也犯了当年齐军所犯的错误,那就是攻打一个国家,不是为了救那个国家的人民于水火,而是掠夺,导致这个国家的人民“越陷越深如水,越陷越热如火” 。据《史记》记载,“乐毅侵,取齐宝财物,祭燕”,而面对这些珍宝,“说忠济,任劳任怨,赏秀才,封于郭昶为常郭俊” 。赏完之后,高高兴兴的带着这些家当回国,然后继续发“乐毅回报以军以兵夷平城”,也就是对说,我回国了,那些不投降的齐国人,你们可以给我来个硬的!
就像燕人被齐军打败后,会“袖手旁观燕人”,联合起来打败强大的齐国;今天的齐国人民,当他们看到燕国人民的召唤时,比齐敏统治时更加残暴,他们的生活比过去更加艰难 。他们自然会联合起来反抗齐国的军队,就像燕国人民联合起来反抗齐国军队一样 。这是乐毅长期不能攻克莒、即墨的根本原因 。
乐毅率严俊久攻不下,这也给了田单施展反制阴谋的机会 。因此,表面上看,乐毅灭齐大业的成败是由于君主及其臣民的猜忌,但根本原因是乐毅领导的燕军在齐国“以仁为行”,引起了齐国人民的一致反抗 。
04
孟子曾说:“不仁而得国者有之;对世界无情的人,一无所有 。“一个不能仁政的人,也许会取得局部的胜利——“赢得国家”,但最终会走向失败——“得天下而无仁政者,一无所有” 。所以,乐毅在齐国的“不人道”,就是没有遇到燕惠王,最终会失败,就像“齐人伐燕”,最后“燕人行”一样 。
【乐毅攻齐功败垂成 乐毅伐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