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句跟柳树有关的诗句怎么写?这一句关于柳树的诗句( 二 )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 , 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 。李将回原籍时 , 聂胜琼为之送别 , 饮于莲花楼 , 唱了一首词 , 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 , 奈何无计随君去 。”
为这 , 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 。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 , 李不得不怅然离去 。
不到十天 , 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 , 寄给李之问 。李中途得之 , 藏在箱子里 , 回家后被妻子发现 。
李只得以实相告 。李夫人读了《鹧鸪天》 , 见其语句清健 , 非常高兴 。
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 , 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 , 莲花楼下柳青青 , 尊前一唱阳关后 , 别个人人第五程 。
寻好梦 , 梦难成 , 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 , 隔个窗儿滴到明 。
二、“折柳”之缘由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 , “柳”谐“留”音 , 赠柳表示留念 , 一为不忍分别 , 二为永不忘怀 。但是 , 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 , 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 , 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 。因此 , 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 。
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 , 非谓津亭所便 , 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 , 望其随处皆安 , 一如柳之随地可活 , 为之祝愿耳 。”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 。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 , 其特点是“随地可活” , 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 , 到了异地后 , 随遇而安 , 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 , 一切顺遂 。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
但是 , 我以为 , 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 。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 。
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 , 而且是名句 , 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 , 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 , 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 , 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 , 当然来自经典 。从这个意义上说 , 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 , 我以为不妥 。
总之 , “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 。三、“折柳”之乐曲 “折柳送别”时 , 要吹笛 , 有时还要放声歌唱 , 所以 , 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 , 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
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 。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 , 反拗杨柳枝 。
下马吹横笛 , 愁杀行客儿 。”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 , 春色未曾看 。”
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 , 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 , 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 。二是唐朝的《渭城曲》 , 又称《阳关三叠》 。
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 , 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 , 当作送别曲 , 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 , 所以称为《阳关三叠》 。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 。是唐教坊曲名 , 作者多以此题咏柳 , 以 。
3.有关柳树的诗句是什么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青门柳【唐】白居易青青一树伤心色 , 曾入几人离恨中 。
为近都门多送别 , 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唐】陈光九陌云初霁 , 皇衢柳已新 。
推荐阅读
- 形容花的唯美古风短句?描写花的唯美诗句
- 宝格丽白茶是淡香还是浓香 跟宝格丽白茶味道相近的香水
- 关于松树的诗句有哪些?关于松树的诗有什么诗
- 宋慈法医学鼻祖?宋代宋慈写的法医学
- 形容桃花盛开的诗句?桃花开的古诗
- 孩子不会写作文怎么教?写作文有必要上培训班吗
- 带贤的诗句?有关贤的诗句名字介绍
- 形容家花的诗句?形容家里到处都是花的诗句
- 形容春天的诗句春天柳树的诗句?描写春天柳树的诗句有哪些
- 怎样在excel手写签名 excel表格里如何手写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