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咳嗽中成药答案( 二 )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甚至痰中带血,咽干而燥 。
选药原则:选择具有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功效的中成药 。
秋燥感冒颗粒
药物组成:桑叶、北沙参、竹叶、前胡、伊贝母、桔梗、麦冬、苦杏仁(炒)、甘草、菊花、山豆根
功效:清燥退热,润肺止咳
主治:用于感冒并秋燥证,症见恶寒发热,鼻咽口唇干燥,干咳少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少津 。
雪梨膏
药物组成:梨清膏、川贝母、麦冬、百合、款冬花
功效:清热润肺,润燥止咳
主治:用于干咳,久咳 。
蛇胆川贝枇杷膏
药物组成:蛇胆汁、川贝母、枇杷叶、半夏、桔梗、薄荷脑
功效:润肺止咳,祛痰定喘
主治:用于燥邪犯肺引起的咳嗽咯痰、胸闷气喘、鼻燥、咽干喉痒等症 。
使用注意
1.服药期间应注意多喝水,忌食辛燥之品 。
2.本类中成药多为滋阴润燥之品,咳嗽痰多者不宜使用 。
3.雪梨膏和蛇胆川贝枇杷膏只针对燥咳,无散邪之功,而秋燥感冒颗粒既可疏散风热,又可润肺止咳,适用于表证仍在的燥咳 。
四、痰湿阻肺证
病因:脾虚生痰,痰湿蕴肺所致 。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痰白而稀,因痰而咳,晨起为甚,伴有胸闷脘痞,胃纳不振,神疲懒言,头身困重,大便时溏,舌苔白腻等 。
选药原则:应选择具有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功效的中成药 。
半夏露
药物组成:生半夏、枇杷叶、远志、款冬花、桔梗、麻黄、陈皮、甘草
功效:止咳化痰
主治: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
桂龙咳喘宁片
药物组成: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蒌皮、苦杏仁(炒)
功效:止咳化痰,降气平喘
主治: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雍盛等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
二陈丸
药物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功效:除湿化痰,调气和胃
主治:因痰湿困脾所引起的胃气不舒,咳嗽痰盛,恶心呕吐等症 。
使用注意
1.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对于痰湿阻肺证,不仅需要化痰,更需要阻止痰的产生,故平时一定要注意顾护脾胃,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
2.二陈丸的功效偏于健脾燥湿化痰,既能化已生之痰,又能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是治疗痰湿阻肺咳嗽的常用药 。
五、痰热郁肺证
病因:因痰热郁肺,肺失清肃所致 。
临床表现为:咳嗽气急,痰多色黄质稠,甚或痰中带血,难以咯出,舌红苔黄腻等 。
选药原则:应选择具有清热化痰、肃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药 。
清肺宁嗽丸
药物组成:黄芩、桑白皮(蜜炙)、天花粉、浙贝母、知母、前胡、麦冬、百部、桔梗、苦杏仁等
功效:清肺,止咳,化痰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痰多粘稠 。
清肺化痰丸
药物组成:黄芩、苦杏仁、瓜蒌子、川贝母、胆南星、法半夏、陈皮、茯苓、枳壳、麻黄、桔梗、白苏子、莱菔子、款冬花、甘草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痰涎壅盛,肺气不畅 。
复方鲜竹沥液
药物组成:鲜竹沥、鱼腥草、枇杷叶、桔梗、生半夏、生姜、薄荷油
功效:清热化痰
主治: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
喘嗽宁片
药物组成:白果、苦杏仁、地龙、桑白皮、陈皮、黄芩、白前、苦参、甘草、茯苓
功效:清热平喘,止咳化痰
主治: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早期 。
使用注意
1.肺与大肠相表里,痰热郁肺证咳嗽也可能出现便秘的症状,可配以少许泄热通便之品 。
2.此类中成药较为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
3.热邪易伤津液,当出现伤津时,应选择含有麦冬、天花粉等滋阴生津药物的中成药,比如清肺宁嗽丸 。
4.清肺化痰丸以降气化痰,宣肺平喘为主,清肺功效稍弱,适应于肺热不重而痰涎壅盛的咳嗽 。
六、肺气亏虚证
病因:因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所致 。
临床表现:久咳不愈,咳声低弱无力,伴神疲懒言,倦怠乏力,面色无华,自汗恶风等 。
选药选择: 应选择补肺益气,止咳化痰的中成药 。
金水宝胶囊
药物组成:发酵虫草菌粉
功效:补益肺肾,秘精益气
主治: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痠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