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四 )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 , 曾巩记 。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文章插图
国学文化精读
唐宋八大家都不是状元
科考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提拔人才的门路 , 寒窗苦读数十载 , 只为一朝金榜题名时 。诚然 , 但凡能在科考中脱颖而出的都必定是有真才实学的才子 , 不过也不是说只要你认真就能有造诣 。就拿历史上赫赫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来说 , 文采那必定是有的 , 但他们中竟无一人是正经八百的状元郎!
上千年的时光里面 , 并非历届状元都有清晰记录 , 也并非考取状元那一刻的风光就能保证此后生涯中的顺风顺水 。科举考状元更多是为入仕做官 , 而要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以政治家的身份留名 , 则须要比拟特别的时光和历史背景 。
中国古代那么多文人、政客 , 单纯以政绩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从数目上就不好比拟 。唐朝落第学子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留名千年 , 而那一年的状元无人记得 。除了唐宋八大家之外 , 大名鼎鼎的罗贯中、蒲松龄、李时珍、徐霞客等 , 这些人其实都没有在科举中考取什么功名 。
王维得状元靠公主提携
王维是唐代有名诗人 , 但实际上 , 王维也是一名状元 , 不过 , 王维的这个状元却是“运动”而来的 。唐朝的进士不好考 , 王维测验之前听说当朝名士张九皋也盘算测验 , 并且拿到一封太平公主名义写的推举信 , 呈给长安的主考官了 。王维很担忧自己在长安测验的名次 , 于是去找岐王想方法 。
岐王让王维精心润饰一番后 , 带他到了九公主府 , 说是献酒乐 。王维演奏了一曲哀切的《郁轮袍》 , 让本就对王维外貌心生好感的公主更加愉快 。岐王趁机说 , 这是位书生 , 不仅通音律 , 而且诗作也无人能及 。
公主更加惊异 , 当即要了王维的诗作品读 , 这一读更加吃惊 , 本来都是她平凡爱读的诗 , 还认为是古人的佳作 。公主马上请王维换上正装 , 坐到贵宾席 , 王维也大施个人魅力 。
看机会成熟 , 岐王便漫不经心解释来意 , 公主也答应下来 , 愿意为王维的长安考区解头之名“尽量使劲” , 回头 , 公主将京兆府主考官招到府中 , 让婢女传话 , 将解头换成王维 。王维就这样当上解头 , 紧接着又在第二年春天的省试中被点成状元 。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文章插图
国学文化精读
唐宋八大家都只是进士
唐宋八大家可谓历史上著名度最高的一群文人之一 。然而 , 在这群人中 , 除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父亲苏洵没有科举功名 , 其余都是进士 , 而非状元 。
苏轼、苏辙、曾巩都是嘉祐二年的进士 。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才名 , 当时的考官之一欧阳修早有耳闻 。据说 , 殿试时 , 苏轼的策论文章得到详定官梅尧臣的赞美 , 并立即被呈荐给主考官 。
欧阳修一气读过 , 又惊又喜 , 很想评为第一 , 但是转念一想 , 认为文章很像曾巩写的 , 曾巩和欧阳修有师生之谊 , 为避嫌 , 欧阳修没有把苏轼的文章定为第一 , 苏轼也因此与状元擦肩而过 。
或许有读者会问 , 殿试不是皇上定名次吗?实际上 , 考官会先对文章排一个序 , 呈前10本给皇上 , 皇上再肯定是否要挪动名次 。
由于唐宋两朝的科举制度略有差别 , 唐朝的进士须要经过吏部的考察能力做官 , 这考察也涵盖了公文、书法、言辞、长相等几个方面 , 据说韩愈考中进士后 , 却因为个子原因 , 等了十来年才开端做官 。
陆游因秦桧未得功名
陆游的故事却有那么一丝唏嘘 。陆游本性爱读书 , 自幼有“扫胡尘”、“清中原”的妄想 。28岁时 , 陆游到临安加入测验 , 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加入了这次的测验 。原来秦桧想授意主考官陈之茂让自己的孙子当第一 , 但是由于陆游的文章太好 , 陈之茂没有听从秦桧的支配 。秦桧一怒之下 , 取掉了陆游的卷子 , 所以陆游不要说夺魁 , 连进士都不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