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诸暨特色的作文?我的家乡在诸暨作文( 二 )


描写诸暨特色的作文?我的家乡在诸暨作文

文章插图
马启煌探访与表哥住过的地方
“表哥一直笔耕不辍 。”马启煌说,到2003年止,徐启华一共发表了70万字的理论和评论作品,30万字的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新闻报道 。这些文章和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文汇报》《当代》《文艺报》《电影艺术》《小说界》等诸多报刊杂志上,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和实力的美籍著名资深报人 。
除了努力,徐启华的敬业更让马启煌感佩 。一次,马启煌到上海看望徐启华,当时,身为采访人员的徐启华正忙于洪灾后的新闻报道,经常不在家 。得知表弟前来,徐启华打电话转告母亲,他会安排好时间回来 。当天晚上,分别多年的两人特别激动,但相聚的时间只有15分钟,徐启华带着一脸歉意又匆匆赶回了报社 。“后来我才知道,表哥那天的晚饭,是在办公室里用茶杯泡了点菠菜叶子,加了点盐吃的 。”马启煌说 。
这是高考后兄弟两人第一次相见,令马启煌遗憾的是,这竟然也是兄弟两人的最后一面 。2003年10月,徐启华因病在美国去世 。
始终珍藏写给亲人的信
“表哥在读大学的时候,经常会给我寄书,上面还有他写的话,这些书我还保留了一些 。”马启煌说,村里还有不少人知道表哥的故事 。
徐启华去世后,马启煌收到来自美国的表嫂的来信,随信寄来的是徐启华的日记、插队时发表的文章等资料 。
这些资料有徐启华先生当年插队到诸暨农村的日记、有他发表在1972年的《红色文化》(浣纱杂志前身)上的诗歌《电灯照亮了山区》、有他1978年发表在《东海》杂志上的小说《昨天》、有高考后寄给父母和哥哥的一封描绘高考情况和心情的信、有录取后发送给母亲的电报、有当年引起巨大轰动的高考满分作文《路》……徐启华先生的夫人在信中说,几十年来,不知道搬过多少次家,最后从中国搬到了美国,但是有一只信封他却始终珍藏在身边 。信封里放着三样东西:1977年的高考准考证、1978年2月26日下午6点41分发给父母的电报、高考后写给亲人的信 。
描写诸暨特色的作文?我的家乡在诸暨作文

文章插图
马启煌保存的与徐启华有关的资料和物品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徐启华先生经历的最大转折,一个只读了一年初中的17岁少年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浙江省文科高考状元的 。他也通过文字记载了当年诸暨农村社会文化方面的点点滴滴 。
【描写诸暨特色的作文?我的家乡在诸暨作文】马启煌表示,徐启华原来住过的老屋维修完毕后,他将在那里开设一个徐启华纪念馆,届时,这些资料都将被收入“徐启华纪念馆”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