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情关系鉴赏诗歌教案?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 三 )


6.借物抒情则是从自己的情感出发移情于物的结果 。
“借物抒情”之“情”则不是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人从主观感受出发,通过移情而赋予该物的 。正所谓“我喜而景喜,我悲而景悲 。”
借物抒情之“物”则通常需安排多个事物,其间并没有主次差别,一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 。而且,借物抒情多诉诸于感情,抒发的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情怀 。
《春望》
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其他说法,亦有理解为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
7.【象征】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 。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
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
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主观的思想感情 。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的某种情感 。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 。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 。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 。
其实,对这一手法,我们并不陌生 。大凡咏物的作品都是有所寄托,从而曲折地表现的思想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的《爱莲说》表面看来,是在写莲花的高洁,实际上则是运用了象征的写法歌颂那些胸怀豁达、行为端正、像莲花一般高尚的人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用梅花来象征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以象征手法欢呼革命风暴的到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桑提亚哥和大海的搏斗是硬汉精神的象征……
《白杨礼赞》用白杨树来象征北方的农民、象征广大的抗日军民,由对白杨树的赞美上升到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的赞美……
说白了,象征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我们也可引用高尔基的说法对象征作进一步的理解:“用象征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简洁地说出你想说的东西 。”
两个概念意思上有交叉的地方,如果题目问手法,都可以回答,不同的地方在于:
托物言志一定要有所托之物,物象征了人的某种品格,表达了的志向、追求、爱好……
象征则是具体事务象征了抽象概念 。比如:火象征希望 。
象征和比喻也有相似的地方:象征出现在全篇或者全段,比喻出现在一句话中 。
八声甘州
【宋】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
象征:(细雨:即,细语,细说,象征着谗言,小人之言;斜风,象征,邪风)
托物言志:以李广将军自比,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肯定,安慰自己境遇不顺,且将旷达地与知己谈笑过残年 。

景情关系鉴赏诗歌教案?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