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读后感(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二 )


有钱就不舍得浪费 , 因为他知道挣钱不容易 , 只是偶尔满足一下自己的小欲望 , 内敛、勤奋、低调 。
光有这些是不够的 。只有一个人影 , 画面不可能饱满 。
然后 , 人物一个个悄然出现 。
保安大厅的“管事”、“持刀”、“同事”到“徒弟” 。
里面有小人物的欢乐和痛苦 。其中“徒弟陈相公被打”一段写道:“我上了门 , 一个人哭了很久 , 大声喊:妈 , 我又被打了!妈妈 , 没关系 。再过两年 , 我就可以养你老人家了!"
这种深情的描述 , 并不能直接描述陈相公的伤有多重 , 身体有多痛 。取而代之的是为母亲哭泣 , 安慰自己的描述 。一方面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学徒命运的悲惨;另一方面 , 是一个孩子改变家庭命运的坚强抗争 , 也是作者对劳动群众的同情 。
妈妈的声音一千多字 , 读完让人流泪 。
在汪曾祺的所有文章中 , 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直白的视角来描写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
没有俯视 , 没有轻视 , 只有同情和怜悯 。
说到这个故事 , 似乎话题之间还是没有联系 , 只是和王二在街上闲逛 。然而 , 笔一转 , 另一个连接的人物 , 张寒·布莱克平克出现了 。绕了一大圈 , 终于不着痕迹地落在了题目上 , 巧妙的结尾 , 又是一个点 , 为文章画上了一个伟大而圆满的句号 。
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 就像王老《为自己的名字报名》中的“空白色艺术”一样 , 小说也需要留一些空间 , “让读者去思考和思考 。”
这是我读汪曾祺散文的感受 。信息网愿意与路过的粉丝分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