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现在的时代配不上罗大佑( 二 )
据统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演唱会总场次不超过1000场,截至2021年中,国内累计延期和取消的线下音乐演出超过2万场 。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歌手需要通过演唱进行作品宣传及露出,除电视节目以外,举行线上演唱会正成为目前较为常见的曝光方式 。
当然,这也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挑战 。一方面,当线下转型线上成为一种常态化运营后,艺人团队就需要考虑配备相应的技术人才、运营人才,也对艺人表演方式以及团队营销策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线上演出的盈利模式与平台的合作方式、与粉丝生态的互动都面临着变化 。
仅以 5 月 20 日周杰伦线上演唱会重映为例,周杰伦演唱会当晚共挂出12件商品链接,包括经典专辑、限量手办、手链、抱枕等周边,价格从59元至4999元不等 。
此外,疫情逐渐使线上演唱会成为常态化后,艺人、演艺公司、广告服务机构、品牌等都在摸索共赢模式,比如,“唱聊会”操作成本低,已是抖音、视频号常见的音乐直播形式 。
这个时代配不上罗大佑
很多年轻人对罗大佑的崇拜或许是模糊的 。
事实上,罗大佑的影响早已超越歌曲本身,可以说是整个华语音乐的灵魂人物,每个华人都能在他的音乐作品中遇到自己,以至于有乐评人称赞,“ ‘音乐教父’的每一句嘶吼,都是人生 。”
这也符合罗大佑的创作理念,他曾告诫世人,“歌曲必须为固执已久的人性解围 。它可能使我们在笑过、哭过之后,面对清风朗月,能继续寻找自己的解药 。”
【网友热议|现在的时代配不上罗大佑】28 岁那年,罗大佑发行首张专辑《之乎者也》,并扬言“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在中国台湾乐坛引发巨大轰动,被当年中国台湾评为“百佳唱片”第一,自此站上时代的风口浪尖 。时至今日,《之乎者也》仍是华语乐坛里程碑式专辑 。
此后二十余年,罗大佑在整个华语乐坛大放异彩 。他如此形容自己与音乐的关系,“做医生时面对的是生命,做音乐面对的也是生命 。没有音乐,生命没有价值 。生命存在,创作也便永不枯竭 。”
虽然《童年》《明天会更好》《光阴的故事》《东方之珠》《恋曲 1990 》《七子之歌》这些璀璨的作品早已奠定罗大佑华语乐坛无可撼动的地位 。
可是,罗大佑点燃的何止是音乐,创作中还夹杂着矛盾、挣扎、叛逆,以及对历史宏大叙事的抗争,他像诗人一般对命运诘问、对心灵叩问、对现实怒吼、对民族沉思 。
如果说周杰伦是一代流行天王,那“音乐教父”、“中国的鲍勃·迪伦”都只是罗大佑的一个切面,他的音乐从未放弃对生命、人文、社会议题的探索 。诚如高晓松说的那样,“罗大佑在30年前就已经写出了这个时代的所有挽歌” 。
然而,2004 年之后,罗大佑变得安静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没有发过新唱片,也没举办过没有演唱会;2008 ~ 2010 年之间,罗大佑与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组成“纵贯线”也曾昙花一现,但 2010 年这个以轻摇滚为主的老男人乐团便正式解散 。
与之相生的华语乐坛,港台新人青黄不接,中国音乐正像香港电影一样走向没落,一个音乐至上的时代在远去 。这背后既有时代发展推动的音乐产业革新,也有乐坛生态演进的价值异化 。
首先,音乐载体正以肉眼可见的迅速革新进化 。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传统唱片公司才是歌手被看见、作品被听见的主阵地,但自从《同一首歌》掀起热歌/金曲串烧风潮之后,音乐综艺摇身一变成为电视台攫取收视率的流量密码,后来慢慢被视频网站异化成综艺选秀的“调味剂” 。这个过程中,电视台、视频网站做的是用户心智和习惯的重塑,而音乐综艺则在资本加持下逐渐向着强互动、强娱乐的形态进化 。
尤其,在短视频浪潮冲击之下,音乐产业完成了向新音乐载体的迁移——据 Fastdata 极数发布的《 2020 年中国在线音乐报告》显示,短视频已经成为音乐平台之外第二重要的音乐作品推广形式;艾瑞咨询数据亦显示,用户在短视频平台听歌的意愿已经超过数字音乐平台 。
其次,歌手的上升通道也在悄然演变 。在互联网的广阔舞台上,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逐步抢过音乐唱片公司的话语权,成为音乐人及作品突破圈层的新载体 。
对此,曾供职于 QQ 音乐的一名策划对虎嗅分析,“短视频浪潮下,原创歌手只能通过唱片、实体专辑触达听众的局限性被消除,抖音、快手、B 站等平台‘一键分发,全网可听’的便捷性和低成本已然对整个音乐产业结构造成巨大的冲击 。”
推荐阅读
- 微信|老师班级群内羞辱家长是乡下人引网友吐槽 怎能为人师?官方回应
- 牡丹花粥的功效与作用
- 推荐一款专业的俄语翻译软件?俄语翻译软件推荐
- 喝中药调理痘痘爆发怎么做?
- 螺旋藻对胃病有作用吗
- 白芨粉枳实治疗胃病的偏方
- 血塞通功效是什么 有没有副作用
- 拼多多签到领现金10元可以提现吗?拼多多邀人领红包100提现
- 打胎后要注意什么
- 描写死亡的诗?描述死亡的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