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诗人郑愁予《错误》赏析 郑愁予错误赏析( 四 )


三月:指晚春三月,李白与孟浩然在去扬州的途中“三月扬州放烟花” 。此时已是春末,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即将消失,即将进入夏季 。然而,女性所希望的东风(情人)还没有出现 。想女人的“春天”也会随着岁月而消失 。
作者以“季节”和“三月”的时间意象,暗示了女性一直在等待的孤独 。由此可见诗人在时间安排上的用心 。
篇章结构分析
这首诗主要用“点画”的方式来构造全文 。第一节的两句话“我走过江南/我看起来像季节里的一朵莲花”,写在低矮的两个方格里 。诗人肖骁对此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这两句话起到了‘序’和‘小序’的作用 。”可以总结全文,提示意图 。解释全诗的发展,用“宾主”结构叙述 。诗中“我”(过客)在旅途中碰巧路过一个江南小镇,但“我”的马蹄声引起了“你”(想起了你的妻主)的期待和失落,导致了一个美丽的错误 。所以诗里写了“容颜如荷花开落”,用一朵荷花的开落来比喻,十分细腻恰当 。
第二节属于“染色”的部分 。诗人尽力传播他的乡愁的忠实和孤独 。“你的心像一座孤独的小城/就像一条面朝黄昏的青石街/你的心是一扇紧闭的小窗 。”按照黄的说法,这叫做空之间的衔接
与空之间展开的论点相反,让画面由远及近,先写大场景再缩到小场景,画面往里移,视野越来越小,诗中的空就像是衔接 。最后,在空之间选择一个内聚焦点,全神贯注于它,并给出一个特写来制作
再次重申:
它由一大一小空房间设计而成,大空房间衬托小空房间,最终会聚焦在一个小点上,“点”的特点相当迷人 。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做了这样的分析:“它的张力总是密集的……一个点是一个小世界,所有的方向都以几乎相等的距离从它的周围分离出来 。”所以点具有最强大的集中效果,最能有力地强调想要的景色,美感惊人 。
诗中用三个比喻句表达空中的思乡之情,用“大小法”设计空房间由大到小,城市→青石街→窗扉 。随着空房间的缩小,思乡的孤独被一层一层浓缩成一个个“小窗” 。
在第二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空之间的分层,我们可以通过“底法”进一步将其分为两部分 。“东风不来/三月柳絮不飞”、“声不响/三月春帘不开”都是“画”,隐喻着女性的坚定与孤独 。然后,作者用“你的心像一座孤独的小城/就像一条通向黄昏的青石街”和“你的心像一扇紧闭的小窗”这两个“底”来更具体地说明坚定和孤独的感觉 。从《东风不来》到《你的心是紧闭的小窗》是属于“眼”的部分 。然后以“一切”的方式指出全文标题的“错误”,但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一个结果 。这里作者用的是“因果法”,而不是“结果” 。在诗的结尾,他告诉读者,那是因为“我不是过客” 。用“竖破法”先破后立 。最后一句“我是一个过客”,与诗中“我打江南”的诗句相呼应,暗暗带出“穿越”的主线,与思夫“归来”的“随行”形成一种张力对比的美感 。至此,读者有了淡淡的叹息,更能体会到作者在诗中所要经营的“美误”的变态和谐的美感 。
标签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郑愁予美妙的情感,而通过对意义的探究,诗中的“浪子之感”和“思念女人之情”更是深刻动人 。随着路人达达的马蹄声渐行渐远,诗中那无尽的情怀也在读者心中越烧越深,让人感到压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