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季羡林的资料与故事?季羡林的励志故事( 三 )


来见季羡林之前 , 李里拜访了老作家孙犁 , 孙犁在李里事先准备好的条幅上题了字 。谈话临近束 , 他也请求季羡林题字 , 给自己留个纪念 。季羡林爽快地答应了 。
正在这时 , 有人来敲门 , 说:“下午开会!”这时 , 电话铃也响了 , 忙中出错 , 季羡林竟然将题字写在了孙犁题字的背面 。季羡林发现后 , 十分自责:“这样吧 , 我随后用毛笔写个条幅寄给你 , 怎么样?”李里连连点头离开 。
后来 , 李里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 因为季羡林很忙 , 说不定时间一长就忘了 。可是 , 他回重庆后 , 就收到了季羡林从千里之外寄来的条幅 , 上面写着:“做好学问大有可为!”李里感动万分 。
季羡林工作虽然异常繁忙 , 但是 , 他答应了李里同学“用毛笔写个条幅寄给你” , 后来说到做到 , 完全兑现 。这充分显示了季羡林做人讲究诚信的高贵品质 , 令人信服和崇敬 。值得我们学习!
季羡林的故事6、附耳制服嚣张官员
1986年4月 , 北大著名教授、国学大师季羨林去洛阳访问 , 在返京途中的列车上 , 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当时乘客非常多 , 北京与洛阳之间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火车 , 而坐软卧包厢只有县团级以上的官员才能乘坐 。列车长出于对老人的尊重 , 不忍心让老人家挤来挤去 , 就临时决定把季羡林等4人安排在第一个软卧包厢 。
这时 , 原来被安排在这一包厢的一位司局级官员也带人上了火车 , 当发现被列车长调换到后面的包厢后 , 便大发雷霆 。他拒不进入调换的包厢 , 还在过道上边跺脚边嚷嚷:“列车长擅用职权 , 随意调换包厢 , 我要向铁道部反映 , 撤了他的职!”气焰十分嚣张 。
季羡林教授见此情形很生气 , 于是他叫身边的工作人员去找那个官员 , 附在他耳边说了两句话:“你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如果你要去铁道部告状 , 撤列车长的职 , 包厢里的那个老人就要以人大常委的身份 , 去向总理告状 , 撤你的职!”奇怪的是 , 刚才还大呼小叫、不可一世的官员顿时噤若寒蝉 , 乖乖地服从了列车长的安排 。
面对那个官员嚣张的言语和举止 , 季羡林针锋相对 , 仅仅用两句话就点中了对手死穴——缺乏最起码的道德修养和深怕丢掉乌纱帽的心理 , 让其不寒而栗 , 俯首听命 , 使一场一触即发的激烈冲突被轻而易举地化解 。
季羡林要求工作人员转述自己的讲话采用的是“附耳而言”的方式 , 这样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教育了这个官员 , 又保护了他的自尊 , 给了他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 力图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
季羡林的故事7、他人犯错常有己过
有一次 , 国学大师季羡林受当地文联邀请 , 要去参加一个会议 。临走前 , 他突然想起还没有给自己的君子兰浇水 , 于是便匆忙交代给了阿姨 。可是 , 当他外出归来时 , 却发现自己的君子兰已经枯萎死了 。原来 , 阿姨浇完水后 , 看着天气晴好 , 便把君子兰搬到了太阳下 。可她不知道 , 君子兰最怕高温 。
看着季老难过的样子 , 阿姨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 , 满脸羞愧和尴尬 。恰好季老的儿子季承前来探望 , 见此便准备开口说阿姨几句 。没想到季老摆摆手 , 笑着说:“没事 , 没事 , 不怪阿姨的 。”说完还好生安慰了阿姨一番 , 直到她放下芥蒂才放心地跟儿子进了屋 。
进屋后 , 季老跟儿子说:“我说这件事 , 其实确实不怪她 , 责任在我 。”看着儿子疑惑的表情 , 季老接着说 , “我明明知道阿姨不懂得怎样照顾君子兰 , 可还是把这件事交给了她 , 你说这是不是我的错?”季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季老又说:“孩子 , 你要记住 , 他人犯错 , 常有己过啊!”
“他人犯错 , 常有己过” , 不仅反映出了一个人的自知和内省 , 更彰显出了其宽广的胸怀和风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