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宋朝经济繁荣为什么又说积贫积弱( 二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认为 , “宋代是中国古代上最具魅力的时代 。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 , 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全球最前列 。”英国科技专家李约瑟夸奖宋代是中国“自然科学黄金时代” 。
的确 , 宋代是个全民皆商的社会 , 从事商品经营者包括:官员胥吏、皇室国戚、士人乡绅、寺庙僧尼、乡村农户、乡镇个体手工业者、行商坐贾、城镇市民、浮游流亡人户、其他人户等等 。在宋人的观念中 , 要想致富 , 就要经商 , “农不若工 , 工不若贾”的思想越来越流行 。
随着商品市场的扩大和进入流通市场的商品量的增加 , 宋代商品经济越来越发展为规模经营 , 社会上日益出现一批资产雄厚的大商人 。譬如有的饭店拥有50余炉 , 雇工达100~200人;有的金银彩帛铺 , 交易动辄上千万;有的布商一次可交易5000匹等等 。商业的经营方式有长短途贩运、产销一体化经营、行商坐贾联营、批发零售结合 , 以及包买包卖预买预卖等类型 。
宋代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 , 中国古时候四大发明中的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都是在宋朝完成的 。北宋时期是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 , 随着理学的诞生 , 儒学在北宋时期实现了复兴 , 儒、道、佛三家也开始相互交汇地深入发展 , 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 。北宋时期完成了唐朝韩愈、柳宗元开创的古文运动 , 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 , 北宋时期占据了六大家 。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 发展经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 , 以上这些学者的观点被重新发掘 。于是近些年来 , 人们惊喜地发现 , 宋代根本不是积贫积弱 , 反而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灿烂、科技进步、思想开放的时代 。有些学者甚至还将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现代化或者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希望 , 有意无意地寄托于宋朝的经验传统 。
宋朝的富国强兵策略为什么半途而废

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宋朝经济繁荣为什么又说积贫积弱

文章插图
经济发达、财富积累 , 并没有直接提升军队实力
在王朝兴衰循环的大视野中 , 宋朝并没有任何奇怪独特的地方 , 既非贫弱 , 也绝非中国古代上的“黄金时代” 。但宋朝本身的兴衰仍然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 这就是神宗时代富国强兵策略的半途而废 。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通过王安石的理财 , 富国实现了 , 但是强兵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
变法的重要内容 , 如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 虽然也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性质 , 但发展经济的目的不是增加民众的财富、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 , 而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 因此当时发动和主持变法的机构是宋朝的财政部门 。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措施 , 指斥王安石“与民争利” , 王安石辩驳称“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 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 美其名曰“理财” 。
单纯的富国 , 并不能为变法提供充分的合法性 。相比而言 , 强兵的旗号更加神圣正确 , 也让壮怀激烈的神宗皇帝心驰神往 。收复燕云十六州 , 是宋太祖、太宗未酬的壮志;与契丹国澶渊之盟中的约定 , 让神宗皇帝感受不到大国的尊严;就连西北藩属党项族 , 也竟敢自称大夏 , 与宋朝分廷抗礼 。即使不敢想象盛唐时期万国来朝、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的荣耀 , 至少不能放弃太祖、太宗收复失地、统一疆土的使命 , 同时也要保证宋朝在列国中相对的优势地位 , 这是宋神宗对自己政治事业的期待 。通过王安石的变法 , 宋廷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 宋神宗又将其中相当部分储蓄起来 , 当作特别军费(封桩钱) 。
然而 , 经济发达、财富积累 , 并没有直接提升军队实力 。王安石变法期间 , 王韶攻占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等州 , 并招抚河湟一带(今青海东部)吐蕃部族30余万人 , 拓地2000余里 , 史称“熙河开边” , 这是宋神宗统治时期强兵方面最辉煌的成绩 。然而元丰年间宋廷出兵攻打西夏 , 遭遇永乐城大败 , 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 宋神宗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 , 年仅三十八岁即英年早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