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投靠东吴 诸葛亮派谁出使东吴( 二 )


种种迹象表明,黄承彦做出反常之举事出有因,他绝不是什么老糊涂,反倒是最聪慧的人 。我们且仔细品读书中关于黄承彦的部分,来推敲其中的奥妙 。
在与陆逊的交流中,黄承彦已经说出了自己胳膊肘往外拐的真相,生平好善,不忍见陆逊死在阵中等等 。不过,黄承彦的目的非常复杂,至少不像他说的那样简单 。笔者认为,黄承彦是为了蜀汉之兴,为了女婿孔明的前程,才做出这种反常之举 。
刘备被烧得晕头转向时,听闻消息的孔明乱了方寸,直呼不妙 。想来主公也不是糊涂人,为什么会被义弟之死冲昏了头脑呢??若说在低地势安营扎寨,是兵家之大忌,那么七百里连营更是堪称愚蠢 。将军营连成一长条,且不说敌军会怎么针对,就连军令的传达也成问题 。更何况,将军事驻扎在山区,就得考虑到防火问题 。当地气候炎热,天干物燥,敌人用火攻该怎么化解?这些,刘备都没考虑周全 。
想到这里,诸葛亮大呼完蛋,这一遭算是玩砸了,“汉朝气数休矣!”熟悉三国的朋友都清楚,蜀军之衰败,始于刘备伐吴 。按照三分天下的结果来看,就算是丢了荆州,蜀军也仍有争夺天下的资本 。不过,夷陵兵败以后,几乎所有精兵都死在这场大火中,蜀汉再无翻盘之可能 。之所以孔明会有此悲叹,就是这个真相 。
我们再来看看,曹魏对此又作何打算 。
曹丕听说刘备的布局后,觉得若陆逊能打赢这场仗,肯定会倾全国之兵进攻西川,到时候吴国就是一副空壳,魏军三路齐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东吴 。曹丕的能力比起他爹差得远,但一代奸雄曹操的狡猾却被他学了个全 。从他对战况的分析来看,事实就是这样 。陆逊打赢了,势必会继续进军,到时候东吴唾手可得 。除此之外,蜀汉被陆逊击败后已无翻盘的机会,曹魏大业可成 。连曹丕都能认清的形势,黄承彦不可能认不清 。
赤壁之战结束后,荆州成了蜀汉的地盘,身为诸葛军师的老丈人,黄承彦的名声更加响亮了 。虽然黄承彦对外宣称归隐,但从他的举动来看,他仍密切关注着军情 。于是,东吴进攻蜀汉之际,陆逊陷于八阵图,几乎已成必死之局,就算陆逊能逃出生天,其手下将士也要折损大半 。
对蜀汉的短期进展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但对于未来而言,埋下的隐患也是很大的 。当东吴精锐在八阵图中被消磨殆尽,甚至连主将陆逊都殒命时,胜利的天平将倾向于曹魏,吴国根本无法打赢第二次赤壁之战 。曹魏坐收渔翁之利,坐拥江东和中原后,其力量必会上升一个台阶,届时的魏军根本不是蜀军所能抵挡的 。蜀汉的下场怎么?黄承彦看得明明白白 。

诸葛亮为什么不投靠东吴 诸葛亮派谁出使东吴

文章插图
就这样,在没有收到女婿指示的情况下,黄承彦自作主张,救了陆逊一命,也救了东吴一命 。陆逊听说魏军正朝着东吴杀来后,立即放下伐蜀大计,撤军回防,蜀国也得到了喘息之机 。从结果来看,黄承彦这一放,已从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三分天下的成果,起码降低了蜀军战败的损失 。
既然,黄承彦的行为如此关键,为何他没有站出来受赏,或将功劳送给女婿诸葛亮呢??
在后来的章节中,黄承彦就像是消失了一样,不再出现 。对于这样的人才,蜀汉为什么没有嘉奖?
因为刘备死了,就这么简单 。
在伐吴之前,刘备和孔明的关系已经不再稳固,甚至相互排斥 。在此前的十几年中,不论大事小情刘备都会咨询军师,可这次伐吴这么大的动作,却没有与诸葛亮商议 。甚至在发兵之后,也没听取诸葛亮的意见,一意孤行 。兵败之后,刘备对诸葛亮十分愧疚,有些懊悔没有听丞相的话 。但是,让他表彰黄承彦,这种事是绝对做不出来的,毕竟解救陆逊的行为与通敌无异 。
孔明何等聪慧,他又怎会不知岳父的苦心?但面对对东吴满怀仇恨的主公,他也没法帮黄承彦邀功 。后来,白帝城中刘备一命呜呼,文武百官都认为是陆逊害死了主公,对这位放走了陆逊的黄承彦平添恶感,可以说黄承彦的黑锅是永远无法甩脱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