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集中 , 剧集通过女主入职的戏份 , 详细交代了“分离”的设定 , 以及接受“分离”的人们在卢蒙企业的工作环境 。
而男主马克在下班后的生活 , 则描绘了外面的世界 。
马克之所以来到卢蒙 , 并不是为了逃避工作 , 而是因为妻子的去世让他一蹶不振 。
得知“分离”能让人一天失去8小时 , 他便为了缓解痛苦而接受了手术 。
然而 , 在他的身边有很多人并不赞同“分离”手术 。
比如 , 他的妹妹告诉他逃避并不能治愈创伤;
他的朋友质问他 , 你自己是一天解脱了8小时 , 可办公室里的那个你却永远被困在公司里 。
一个永远在工作的人格会有多痛苦?
这样一个人格栖息在自己身体里 , 真的不会出问题吗?
社会上也有一些抵抗团体 , 激进地反对“分离”技术 。
在他们看来 , “分离”是一种奴役 。
推崇这种技术的企业 , 为了获得更高效的劳动力而把人当作工具 , 肆意“改良”使用;自愿接受手术的人 , 则为了逃避劳动义务 , 奴役自己的一半人格 。
当办公室里的女主意识到真相时 , 她就产生了“被奴役”的感觉 。
她拒绝成为“永远在工作”的那一半人格 。
但根据卢蒙的规定 , 只有当两重人格同时申请辞职时 , 才有可能离开公司 。
刚上班的那几天 , 女主总是想办法逃走 。 可她发现“分离区”连文字信息都能过滤 , 里面的员工根本无法与外面的自己联络 。
而比她更早来到这里的同事 , 早就失去了反抗的斗志 。
有人觉得 , “分离”意味着逃避 , 另一重人格既然选择了逃避 , 就说明他们在外面过得不好——万一外面的世界在经历战争、瘟疫什么的 , 那在这儿老老实实工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也有人觉得 , 正是因为“分离” , 这个感知版本的自己才得以存在 , “辞职”行为无异于自杀 。
总之 , 怀着这样的想法 , 办公室里的男主从未抱怨过工作 。
直到有一天 , 和他关系最好的同事佩蒂突然“消失”了 。
男主突然意识到 , 自己不仅以后永远见不到佩蒂 , 也永远无法得知外面的他到底遭遇了什么事 。 这让他第一次产生了“被困”的感觉 。
更惊悚的是 , 一天下班后 , 男主发现自己被一个陌生老头跟踪 。
对方似乎认识自己 。 两人秘密会面后 , 老头才说自己是他的同事佩蒂 。
当然 , 离开公司的男主并不认识佩蒂 。
可尽管如此 , 老头还是对他说出了一番信息量爆炸的话——
那么 , 卢蒙企业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佩蒂又是如何绕过“分离”手术的影响 , 成功找到了男主?
可以说 , 在首次放出的两集中 , 剧集通过公司内外两条线索的平行叙事 , 既完成了世界观和人物的构建 , 也将悬念感拉满 。
关于卢蒙企业的怪异之处 , 剧中已有不少细节铺垫 。
比如 , 主角们明明待在干净敞亮的办公室 , 指甲却总是很脏;
有人时不时会产生幻觉 , 看到自己被黑色的泥浆淹没 。
更荒诞的是 , 没人知道自己实际在做的是什么工作 。
他们接到的任务是“数据精检”——每天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数字 , 把“让人害怕”的数字删掉 。
至于为什么数字会“让人害怕” , 一个细思极恐的猜想是 , 植入脑中的芯片不仅能分离记忆 , 也能影响人的认知 。
或许他们眼前的并不是数字 , 而是探测到的鱼雷 , 弹幕里的脏话等等 。 由芯片控制的神经系统将恐惧的情绪传递给大脑 , 却修改了接收到的视觉信号 。
如此一来 , 他们的工作环境 , 或许也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光鲜 。
这便能解释指甲里的灰尘 , 以及“幻觉”中出现的黑泥 。
而在人物方面 , 两名主角、突然消失又现身的佩蒂、神秘的女上司等角色身上 , 都显露出诸多疑点 。
女主反叛的性格 , 让人隐隐怀疑她是抵抗团体派去卢蒙的卧底 。 只不过接受手术后 , 一进入公司便忘了自己的目的 。
关于男主的过去 , 目前信息也揭露得不多 。 他和佩蒂似乎曾密谋过什么计划 , 但这段记忆似乎被人封存了……
总的来说 , 这部剧在高概念的设定下 , 打造出一种既荒诞迷离又贴近现实的质感 。
尤其是公司内部的这条线 , 仅凭镜头就营造出一种极为压抑的氛围——随处可见都是性冷淡的色调、空置的空间和死气沉沉的对称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