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青|苇青:62岁开始拍戏,73岁斩获百亿票房,终究是理想战胜一切( 二 )


虽然还是没有能够登台表演的机会 , 但是她仍然渴望舞台 。
在这期间 , 苇青也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 , 与周围人一样 , 按部就班地向前走 。

有了家庭和两个孩子后 , 苇青过上了两点一线的生活 。
然而现实并没有把苇青的理想消磨殆尽 。
那颗演员梦仍旧在苇青的心里生根发芽 。
苇青的心里涌现出了很多次改变命运的想法 , 不过看着眼前的两个孩子 , 还是决定将理想搁置 。
不过好在 , 女儿和儿子都非常争气 , 在苇青的鼓励和培养下 , 大儿子毛孩考上了中戏 , 成为了一名演员 。
女儿考上军艺学校 , 学习的是编导专业 , 毕业后留在了北京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影视剧幕后工作者 。

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 , 在艺术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 身为母亲的苇青格外骄傲 。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 孩子帮她圆了心中的梦想 。
在当时苇青还不知道 , 自己会有一天也踏入演员这个行列 。

1998年 , 苇青到了退休的年纪 。
家庭美满 , 孩子事业有成 , 苇青也可以称得上是人生赢家了 。
本来可以停下脚步享受生活的她 , 认为自己不能这么日复一日地“混”下去 。
如此平稳有空闲的生活 , 让苇青学习表演的心更加坚定 。
于是苇青决定召集社区的一些大爷大妈 , 组成一个表演队 。
只要有活动便积极参加 , 让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
然而想法与现实总归是有很大的差距 。

为数不多的演出机会让苇青逐渐变得很失落 。
大多数的时候 , 苇青还是很孤独寂寞的 。
两个孩子都不在身边 , 老伴每天吃完饭后就出去下棋 , 一个人在家的苇青渐渐地不再那么快乐 。
是 , 人闲下来心就忙了起来 。
逐渐的 , 苇青开始焦虑和烦躁 , 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 一无是处 。
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 , 自己就是多余的 。
长时间的自我否定和焦虑 , 让苇青患上了抑郁症 。
而且病情很严重 。

这个时候的苇青甚至想到了结束生命 , 以此来寻求解脱 。
老伴发现苇青的异常后 , 开始不停地劝她安慰她 , 而且像家里拖地、卖菜什么的活 , 也都不让她碰 。
想着或许能让她轻松一点 , 就不会这么的烦心 。

然而这些做法 , 在抑郁症面前根本毫无作用 。
苇青仍旧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屋子里 , 不吃不喝而且拒绝与别人交谈 。
最后没有办法 , 老伴只好给大儿子毛孩打去了电话 , 把苇青的情况告诉了他 。
这个时候的毛孩 , 在事业上刚有起色 , 凭借在《炊事班的故事》中的精彩表演 , 成为了极具热度的演员 。

1999年 , 毛孩更是受到了春晚的邀约 , 登台表演了小品《真情30秒》 。
事业正值上升期 , 毛孩决定在影视圈大干一番的时候 , 父亲的一通电话让他改变的想法 。
与钱和名利比起来 , 亲情和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 。

毛孩在了解情况后 , 先是让父亲不要着急 , 然后放下手头的工作就从北京飞回了河南 。
父亲看到急匆匆赶来的儿子后 , 瞬间眼泪不止 。
他带着哭腔向毛孩说道:“我天天哄着你妈妈 , 顺着你妈妈 , 生怕她有个三长两短 , 你说她要是不在了我怎么活 , 我知道你忙 , 但我真的是没办法才让你回来 。 ”
毛孩听后强忍着眼泪 , 好好地安抚了父亲 。

他知道 , 身为家中长子的他 , 有责任也有义务撑起这个家 。
之后 , 毛孩决定放弃演艺事业 , 把时间放在母亲的身上 , 陪着她从阴影中走出来 。
他相信 , 时间与陪伴一定能摧毁病魔 。
对于毛孩的选择 , 也有不少记者问他:“你后悔吗?”
毛孩的回答却非常催泪 。

他说:“演戏其实什么时候都可以 , 无非就是接到的戏多或者戏少的事情 , 但是妈妈却只有一个 , 我宁愿失去事业 , 也得要妈妈” 。
毛孩不仅是这样说的 , 更是这样做的 。
为了照顾母亲 , 毛孩错过了自己的演艺高光时刻 。
现实情况就是 , 当妈妈痊愈后 , 毛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面临着无戏可拍的处境 。
但是他不后悔 , 这就足够了 。

其实一个人的价值从来不是外界可以随意定义的 。
只不过 , 苇青在谈论到这段往事的时候 , 直言:“没有儿子 , 就没有现如今的我 , 是我耽误了他 。 ”
言语间全是愧疚和心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