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为何那么强?( 二 )


文章图片

图5:将日本企业占比较高的设备、材料、零部件进行分类 。
第一类下有两小类,其一,旋转晶圆的单片式设备和相关液体材料 。具体而言,涂覆显影设备(Coater &  Developer)、光刻胶(Resist)、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学机械抛光,用于逻辑半导体)和浆液、单片式清洗设备和各类药液 。上图中黄色箭头为相关关系 。
其二,另一种设备是晶圆本身不旋转,气体和液体在设备内部循环(即为旋转),主要为批量式清洗设备和纵型扩散炉 。就纵型扩散炉而言,大多采用石英零部件 。而日本企业在石英材料中的占比极高 。类似的还有硅晶圆和各类陶瓷产品 。这些产品的共同点如下:加热后凝固的材料、零部件 。
如上所示,我们对日本企业占比较高的设备、材料、零部件进行分类后发现,日本企业在化学领域(而不是物理)发挥了充分的优势 。
将日本企业占比较低的设备进行分类
【日本|日本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为何那么强?】我们将日本企业占比较低的设备进行分类后,如下图6所示,一言以蔽之,日本企业基本上是在 “干(Dry)设备”方面的占比较低(除去ArF液浸),此处主要有两点 。

日本|日本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为何那么强?
文章图片

图6:日本企业占比较低的设备的特点 。
1.在使用了光、电子束(Beam)的设备方面,日本企业的占比较低,这些属于检测设备、曝光设备 。但是日本企业在CD-SEM方面的占比较高,因此此处为例外 。
2.在使用了等离子(Plasma)的真空设备方面,日本企业的占比较低,具体而言,有干蚀刻(Dry Etching)设备、CVD设备、PVD设备(溅射设备),此外,最先进的曝光设备一一EUV(极紫外光)曝光设备也隶属于此范畴 。
以上这些设备的特点如下:不是把晶圆卡(Chuck)在Stage上移动,即使晶圆移动了,也仅有XY轴方向的移动,不会旋转晶圆 。此外,可以断言,日本企业在“物理(而非化学)”相关的设备方面占比较低 。
比较、分析日本企业占比较高的领域和较低的领域
至此,我们已经展示并归类了日本企业占比较高的领域和较低的领域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为了完成分析,我们采访了20位生产设备、材料领域的专家一一“为什么这个领域的设备、材料的占比高或者低”?当时,我们聆听到了丰富的见解 。笔者将搜集到的见解和自己的认知汇总出下图7 。

日本|日本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为何那么强?
文章图片

图7:比较日本企业占比较高的领域和占比较低的领域 。
首先,日本企业占比较高的产品有以下:液体、流体、粉末,产品最初的形状不是固定的,且“质地柔软” 。因此实现优化的标准非常多,且非常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得出最合适的见解 。即,很多无法实现标准化的“隐性知识”、“技巧”最终演变成了“匠人、工匠精神” 。
此外,以上这些领域都需要在车间里不断的改善和改良,且认真、极具忍耐力的日本人优化了每个细节 。最终,以自下而上(Bottom Up)的方式,生产出设备、材料、零部件 。因此,可以说这就是日本企业占比较高的根本原因所在 。
欧美人是如何研发设备的?
另一方面,在日本企业占比较低的领域,即AMAT(美国应用材料)、Lam Research(Lam,泛林集团)、KLA(科磊)、ASML(阿斯麦)四家欧美企业是如何研发的呢?首先,他们根据市场(Marketing),把握需求(Needs) 。而且,各类设备在最初研发阶段都有科技(Science)成分存在 。
在需求(Needs)和科技(Science)的引领下,根据强有力的自上而下(Top Down)的领导方式,构架整个设备 。且多以模组化(Module)的形式呈现 。
另外,在研发设备的各个阶段,进行模拟(Simulation)实验 。同时,将技术(Technology)和技巧(Know How)“软件化”,融入设备 。最后,将以上元素汇聚于一体,生产出拥有全球标准的设备 。
因此,可以看出,欧美社会的“坚硬强势”的“契约精神”被反映得淋漓尽致 。
总体而言,大部分日本的设备厂家是为各个半导体厂家“量身定制”设备,而欧美的设备厂家基本上是仅生产一种具有全球标准的设备 。总而言之,在设备研发方面,日本企业呈发散趋势、欧美企业呈集约趋势,大相径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