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购买的鱼竿好不好,参数不重要,上手测试一下才知道( 二 )


鱼竿|购买的鱼竿好不好,参数不重要,上手测试一下才知道
文章插图

第二步,就要观察一下,竿节的漆面布局,鱼竿并不是越艳丽越好,也不是越朴素越便宜,主要是看色层,简单的理解就是大把涂装,一共有多少个颜色,鱼竿大把上漆,是不可能一次成型,是一个色喷一遍,有十个色,就喷十遍,理论上说,多一个色,摊到一根鱼竿上,就多5~10元的费用,同时,鱼竿大把如果全部被漆面沾满,那油漆至少重15~20g左右,反而是看上去比较罗素的鱼竿,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漆,比较轻一些,当然,高档的,看上去比较裸素的鱼竿,主要是在大把底端、垭口处会多几个丝圈,每多一个,也是要上一漆的。
【第四项】垭口尺寸
鱼竿的垭口,按照现在的工艺标准,其实就是防抱死部分,也就是竿节连接时,重合部分的尺寸,以前的鱼竿,并没有防抱死技术,一旦竿节连的太死,就彻底锁死了,后来有厂家提出,在竿节连接处,改平滑的涂装,变成有3道凹槽的磨砂涂装,这样通过磨砂面、凹槽,增大了摩擦力,但是减少了竿壁之间的受力面积,从而达到减少竿节抱死的现象,可以让我们通过加热、润滑等手段,把抱死的竿节释放。
鱼竿|购买的鱼竿好不好,参数不重要,上手测试一下才知道
文章插图

但是,这个垭口的尺寸,不能太长、不能太短,太长,竿身会因为这个距离延长,会增加竿重,太短,竿节容易从垭口出受力脱出,而垭口的防抱死凹槽,太厚则没有防抱死的作用,太短,太薄,则容易断裂,但是这个垭口的尺寸没有国标,我们可以参照高档鱼竿的垭口尺寸做一个对比。同时,垭口的防抱死凹槽和磨砂面,应该是自然、均匀,低档鱼竿中,经常出现类似废旧塑料被砂纸打磨的感觉,这就很不合适,还不如没有,可能更结实一点。
【第五项】收缩竿节的舒适度
日本的鱼竿每个竿节的先径、元径,大多数有严谨的数据支持,为什么是这样的参数,会比较科学,国内的一线品牌渔具生存鱼竿时,也保持着这种计算,但是大多数二三线小品牌,基本上都是以模仿为主,为什么这样的先径、元径,其实自己也不甚明白;先径和元径,除了能承受每个竿节应力计算之外,就是在收缩竿节时,体现出一种流畅感。其实这也是验证涂装的一个方式。
鱼竿|购买的鱼竿好不好,参数不重要,上手测试一下才知道
文章插图

把竿子打开,然后把大把到第二节之间略放松,然后竿子举直,轻轻收一下第二节,其他竿节会依次顺畅的滑下来,当然,竿节抽出时,不能拉的太死,高仿的杆子,尺寸上在模具上就有误差,大多数收杆时,没有这种流畅感;受完竿节之后,不要着急封上堵,一手持竿,将鱼竿快速垂直向上举起30~40厘米高度,在快速下放,利用竿节的重量下顿下杆堵,连续这么7~10次,再观察下杆堵的情况,有没有丝口外露,因为大把下堵,大多是由胶水粘的,有些厂家心黑,用劣质胶水,这样一顿竿节,很容易把下堵顿出来。
【第六项】手腕的舒适程度
鱼竿是工业流水线的产物,但是每个钓鱼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可能一款鱼竿,对高矮胖瘦不同的人,都很适应,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平时使用鱼竿,手腕的频次是最多的,所以鱼竿合适不合适,别说竿重竿轻,用手腕来试一下就知道了。
鱼竿|购买的鱼竿好不好,参数不重要,上手测试一下才知道
文章插图

具体做法是大把顶住掌心,四个指头朝上,搂住大把,大拇指从上面压住大把,把竿子放开,用手腕轻抖,细细感受手腕的感觉,有吃力竿、刺痛感,那说明这个杆子不太适合,当然,这种试法,主要适用6.3米以内的鱼竿,再长了,手掌也抓不住,而且有兴趣的钓友,可以用一个尺寸,多试试不同的竿子,会有细微的差异,从不同的杆子中,选一个手竿最好的就行。
【第七项】挂上线组,测试一下胳膊和肩膀抛竿后的舒适度
按理说,越短的杆子,抛竿的时候,胳膊和肩膀越舒适,越长的杆子,抛竿的时候越累,这个是需要比较的,不同的鱼竿,鱼竿重心的前后,仅凭找到中心点,是不精确的,最好是挂上线组,用平时抛竿的习惯,抛投出去,感受下胳膊和肩膀的感觉,至少抛个5~10次,休息一下,换等长度的其他鱼竿再感受一下,这样的操作,能把一些重心和自己不匹配的鱼竿过滤掉。
通过以上这么几项的咨询、对比、上手实操,那么基本上,适合不适合,舒服不舒服,就能做到心里有数了;有钓友会问,那网上购买的怎么办呢?大多数网购都允许无理由换货,我们可以提前和商家沟通,我们在保证不影响二次销售,鱼竿不下水的情况下,能否测试,咨询好来回运费适宜,提前沟通好就可以了。至于调性、硬度,这些其实都属于大参数,我们在购买之前就应该清楚应用环境、水情,反而这是最简单的内容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