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诛仙》:碧瑶挡剑分析(上)

诛仙|《诛仙》:碧瑶挡剑分析(上)

文章图片

诛仙|《诛仙》:碧瑶挡剑分析(上)

文章图片


我当年看挡剑 , 有被感动过 。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剧版的《武林外史》 , 剧中女配王艳饰演的白飞飞为了沈浪 , 挡剑身亡 。
小时候这一幕可感动我了 。
然而长大后再重温 , 发现了一件事 , 那就是和碧瑶一样 , 白飞飞也有一个极度‘缺爱’的童年 , 她从小就被亲生父亲快活王抛弃 , 被母亲当成报复父亲的工具 。
长大后遇到了沈浪 , 尽管对方非常爱她 , 然而她因为缺爱太久 , 根本就不习惯这份爱 , 就像一个从小被人刻薄对待的人 , 突然有人待她温柔 , 她会如履薄冰 , 战战兢兢——她已经习惯了没有爱的生活 , 乍然得到 , 难免患得患失 。

对缺爱的人来说 , 尽管他们也渴求爱 , 然而得到了 , 他们反而更纠结 ,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自信能让这份爱常存——对爱没有足够的体验 , 自然无从领悟爱是什么 , 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 , 才是真的爱?怎么样的良性互动 , 才能让彼此的爱常存于世 。
所以她们会产生很浓重的焦虑和恐惧:
焦虑的是:这份爱会不会失去?什么时候失去?
恐惧的是:得到过爱又失去 , 他们又得重温被‘伤害’ , 被‘抛弃’的痛苦体验 , 重回无比黑暗的童年 。
最痛苦最绝望的不是从来没得到 , 而是得到了又失去 。
【诛仙|《诛仙》:碧瑶挡剑分析(上)】不要小看这种恐惧 , 对于有过被‘抛弃’创伤的人而言 , 再次重温被重要的人抛弃 , 是非常痛苦 , 非常恐惧的体验 。 有的人为了抵御这种痛苦 , 宁可与对方一起同归于尽 , 或者比对方早一步先死 。 如同白飞飞和碧瑶 。
因为一起死了 , 或者自己先死 , 才能防止产生‘自己被抛弃’的局面 , 就好像那句话说的一样:为了避免被你抛弃 , 所以我要先抛弃你 。
明白了这一点 , 才能明白碧瑶为什么会在通天峰上跳出来 , 为什么会挡道玄那一剑 。
跳出来 , 不是为了保护张小凡的性命 , 因为她跳出来的时候 , 张小凡的危险系数已经很低 , 偷学功法的真相揭露 , 包括道玄在内 , 所有人都对凡羽两人十分同情 。 即便张小凡一时受草庙村真相和嗜血珠的影响而入魔 , 但当时在场那么多修为高深的高手 , 还有张小凡师傅田不易 , 都不可能坐视不理 , 而且入魔只是暂时的状态 , 张小凡终会清醒(参见流波山几个章节)

她跳出来 , 正是阻止张小凡恢复清醒的 。
目的就两个:
一是:揭露这段私情 , 令他无法撇清与自己的暧昧关系;
二是:既然张小凡无法主动割舍青云 , 那就让青云主动舍弃张小凡 。
这两个目的都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令对方无法抛下自己 。
她难道不知道在场的都是修为远胜自己的正道大佬吗?她难道不知道揭露私情之后 , 可能会让自己和张小凡命丧当场吗?
她知道 , 但是她顾不了了 。
只有张小凡不及时清醒 , 才会跟她走;只有他不及时清醒 , 才无法为自己辩白 , 洗刷‘与魔教妖女勾结’的嫌疑;只有他不及时清醒 , 她和她父亲鬼王的这个构陷才能得逞 , 张小凡才会顺利被青云抛弃 , 才有机会和她双宿双栖 , 免于她重温幼年时被‘抛弃’的痛苦 。
权衡利弊是人类的本能 , 充斥了人类的每一个行为 , 包括爱情 , 只不过‘利和弊’的标准因人而异 。 人都是先利己 , 再利他的 , 对碧瑶来说也是这样 , 对比她自身的痛苦而言 , 张小凡的性命在那个时候只能排在次位 。
然后剧情一路发展 , 鬼王宗全员出现 , 道玄迫于无奈 , 怕凡瑶逃跑成功 , 纵虎归山 , 最后祭出诛仙剑 , 对准张小凡一剑劈下来 。
驱动痴情咒 , 是碧瑶的本能 。
有人理解为这是她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反抗 , 我觉得这个解释比‘她是为了让张小凡保住性命 , 好好活着’更有说服力 。

如果说在通天峰上跳出来 , 是为了‘防止被抛弃’ , 那么驱动痴情咒去抵挡诛仙剑 , 也是为了‘防止重温被抛弃的恐惧体验’ 。
首先 , 根据现有描写 , 我们仅仅知道两点:
1碧瑶不是死于诛仙剑 , 而是痴情咒的副作用 。
2张小凡最后能在诛仙剑下活下来 , 是碧瑶念了痴情咒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