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格力电器迎来“关键先生”?( 二 )


然,张磊的投资理念一直都是“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但短时间内亏损如此巨大,恐怕压力也不小,更重要的是董明珠和格力电器未来用什么业绩去回应张磊的“价值投资”?
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格力Q3的财报里相较于营收和净利润的下滑,毛利润的下滑或许是投资人更关注的指标 。
过去多年来,作为国内空调市场的老大,高毛利一直都是格力引以为傲的关键点 。其毛利率常年维持在30%以上,甚至在部分季度中还超越了35% 。
这样的高毛利润率,主要得益于格力多年来对供应商体系的强大把控力 。但今时不同往日,当线上渠道的重要性日渐明显,格力过去引以为傲的庞大线下经销商体系很难再有当年那种势不可挡的威力,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为格力渠道改革的阻碍 。
长久以来格力一直高度依赖空调业务的营收,这块业务一直占格力电器总营收的70%以上 。因为这种超高的营收占比,也导致在外界的认知中格力一直都是一家空调企业 。
但空调乃至整个家电行业早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特别是空调所在的大家电领域,本来使用周期就较长 。加之房产市场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格力显然无法复制过去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 。
同时,格力严重依赖国内市场,也凸显自身在海外市场的短板 。截止2021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外销占比只有13.98%,并且海外产品的毛利率只有10%(远低于国内市场) 。同期,海尔的外销占比已经达到了51.99% 。
当市场增长放缓,过于依赖单一业务、单一品类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自然要比其它企业羸弱一些 。
当然,不是格力不愿意多元化、多渠道发展,也不是其不想挖掘“第二曲线” 。近几年格力一直在倡导“加快多元化布局”,董明珠也多次公开表示格力是一家多元化发展的公司 。业务方面,格力也确实尝试了包括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家电芯片、医疗健康、智能装备等领域 。
只不过,衡量一家企业是否真正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成效,不是其做了多少个不同业务,而是不同的业务线相互融合带来了一个健康的营收结构,或者说在原有业务的极限点上如何寻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破局点,呈现出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 。
或许,格力仍没有做到这点 。
从格力原有的优势来看,“第二曲线”代表的新技术(业务线)与第一曲线的当红老技术(业务线)需要分开独自发展,两条曲线相互融合不太可能(也很难破局) 。所以新的业务线或者新技术目标应该是独立于原有优势的完整体系,要对同一个业务需求提供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 。而格力多元化进展不顺利的问题,既有战略选择上的盲从也有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
对此,媒体和第三方研究机构已经讨论了很多,这里就不再展开解释 。
从格力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想要短时间内解决多元化不顺的难题显然不太现实 。而且,对于拥有不错现金流的格力而言,最紧迫的问题可能并不在业务上,而是发展“理念” 。
从第二个自己到关键先生
最近关于董明珠的热门话题,可能就是让曾经一起参加综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中的大学生孟雨童担任总裁助理,并表示要将孟雨童培养成为“第二个自己” 。
那一刻,在外界看来这位67岁的商界女强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接班人,这一切就像霸总甜文那样充满了“传奇” 。当然,现在还无法判断22岁的孟雨童未来能否在董明珠的栽培下成为独当一面的企业家,但一个现实问题是,董明珠或者说格力电器确实需要一个成熟的接班人了 。
11月5日,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辞去了董事会主席职务,交棒周云杰,完成了海尔集团领导班子的交接 。加上此前早就隐退,将帅印交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的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家电圈的大掌门人基本上完成了江湖隐退 。
虽然董明珠只能说是格力电器的“二代目”,但从年纪上来看,白电三巨头中,格力电器确实成了唯一没有解决接班人问题的存在 。
今年2月,曾经的格力二号人物、董事、执行总裁黄辉突然离职,消息传出后让外界感到非常惊讶 。耐人寻味的是,两周前即海尔张瑞敏宣布交棒的当天,有媒体传出消息,称黄辉将会加盟飞利浦,担任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的董事长 。
或许从格力辞职的黄辉并不是主动追求退休养老,而是有其它不太适合放到台面上明说的重要原因 。
另外,据传格力电器原总裁助理胡文丰、格力电器原电商管理部部长李鹏也将入职飞利浦中国,分别担任中国运营总部总裁和副总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