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跌落神坛:日本半导体产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二 )


当然还有来自市值大幅缩水的美国半导体企业的愤怒,他们无法接受一个最初只是给自己当补给站的战败国,拿了自己的技术后,用举国之力取得的成果偷袭自己,甚至还想要取代自己 。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冲突已经变得不可调和了 。
不过山姆大叔毕竟是个体面人,出手干预得讲究个名正言顺才是 。诶,游说了7年的美国半导体协会(SIA)还真的给出了一个至今仍在使用的、美国政府完全无法拒绝的理由——国家安全,日本半导体的崛起将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
看来这个理由现在好用,过去也一样好用 。日本在美国一连串的指控与压力之下,于1986 年 8 月和美国正式发布《 日美半导体协定 》 。
协定主要带来了两个结果,第一:日本必须为外国半导体厂商实现日本市场 20% 市场份额的目标;第二:日本半导体产品的价格要受到美国商务部的严格监控,以杜绝倾销行为的发生 。
然而直到 1991 年协定到期,美国的预期目标也没有达成 。反倒是因为半导体价格突然上涨,市面上没有除了日产之外,符合质量的产品顶替,让美国计算机行业当了个冤大头 。外国产品 20% 的日本市场占有率也没达到 。没辙,两边儿又在这年签了个新协议,强调了原有内容的同时,美国赶紧放弃了价格管控 。 
韩国半导体的逆袭
所以美国的政治打压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真正产生作用的,是技术和产业包围的力量 。
曾经的美国全力支持日本的剧本,被撕成了四份,组装那份给了中国大陆,光刻机那份给了 ASML,制造那份给了韩国和台湾省 。
韩国,是最先读懂剧本开始发力表演那个,拿到剧本后,演法直接照抄日本 。
日本|跌落神坛:日本半导体产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如果说日本人是靠着美国基础研究的红利,以举国体制的方式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 。那韩国半导体就是靠着日本人靠着美国基础研究的红利,以举国体制的方式实现了对日本的逆袭 。
在日本被美国制裁的 1986 年前后,韩国半导体趁机起步 。逆周期投资、引进日本技术人员、成立全球调研团队 。1983 年韩国政府,启动“ 半导体工业振兴计划 ”,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了 3.5 亿美元的贷款,承担了 60% 的研发经费 。1994 年,三星率先开发出 256M DRAM,将日企甩在了后面 。
除去天时地利的因素,工匠精神下的举国体制就是日本半导体成功的秘诀 。毫不夸张的说,DRAM时代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特性简直就是为日本的工匠精神量身定做的 。
日本人极其擅长生产目标明确、需要精细工艺的技术 。例如日本垄断级的清洗设备,垄断的秘诀则是液体材料的非标准化 。设备与液体的整合属于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靠的是长年积累的经验 。日本人正是在这类领域挥洒自如 。
当时 DRAM 的生产特性,恰好契合了日本人的这种制造能力 。于是日企慢慢的实现了对 DRAM 技术的垄断,并形成了从设计到生产一把抓的全产业链模式 。
但这种优势,在日本遭受半导体制裁的时候反而变成了劣势 。计算机市场中,大型机开始向个人计算机转变 。市场发生变化,工艺要求不再那么高了,日本半导体的成本优势转瞬即逝 。
日企之前所生产的高质量的 DRAM 开始变成了一种浪费 。之前为IBM等大型机公司提供内存的质量要求都是夸张的 25 年起步 。现在对于个人消费市场来说,电子消费品的使用寿命都不一定有个 10 年 。但日本人对自己的经营模式深信不疑,过去二十多年形成的技术文化将日本人的想象力消磨殆尽 。他们没想过不用去追求极致的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一样能达到目的,甚至半导体最终的产量能更高,成本能更低 。
美国人很高兴 。日产的 DRAM 有了替代品,本土的计算机产业发展没有了后顾之忧,自己也不用下场跟这群卷王竞争 。很快,在 2000 年日本 DRAM 就被干到丢盔卸甲,纷纷退出了 DRAM 行业,虽然后面日企进行了二次重组,成立了 DRAM 国家队尔必达,但最终还是没逃过被收购的命运 。
One more thing
不知道各位还记不记得前面提到的美国半导体协会 SIA。这个成立于 1977 年,最早由英特尔、仙童半导体,摩托罗拉等老牌半导体美企组成的半导体协会,像推手一般深刻的影响着帝国的建立 。
在 SIA 官网的历史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描述:SIA 是美国经济实力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推动力 。成立 40 多年的时间里,所有半导体行业中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有 SIA 的影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