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李佳琦薇娅大战欧莱雅!这个剧情我二十年前就见过了( 二 )


李佳琦|李佳琦薇娅大战欧莱雅!这个剧情我二十年前就见过了
文章图片
给大家摘录一下这篇报道的片段 。
李佳琦|李佳琦薇娅大战欧莱雅!这个剧情我二十年前就见过了
文章图片
再来一段 。
“ 为了庆祝国美并购永乐,要求伊莱克斯提供更大幅度的促销支持 ” ,你品,你细品 。
李佳琦|李佳琦薇娅大战欧莱雅!这个剧情我二十年前就见过了
文章图片
而到了 15 年,国美连由头都懒得找了 。
李佳琦|李佳琦薇娅大战欧莱雅!这个剧情我二十年前就见过了
文章图片
不同意可不可以?
可以,但是这是我家的地盘,如果你不同意,那你别来我这做生意,没毛病吧?
李佳琦|李佳琦薇娅大战欧莱雅!这个剧情我二十年前就见过了
文章图片
你会发现这样的对抗在以前的历史中已经反复上演 。
一方面靠低价、打价格战起家的渠道由于销量大,可以从厂家拿到更低的价格,并且强大的销售能力赋予了渠道强大的话语权 。
为了做大自己,他们往往会抓住消费者好「 便宜 」 的心态,把厂家的价格压到最低,然后告诉大家,我这里最便宜,大家都来买!
而另一方面,厂家跟渠道谈判的时候,面对这些渠道要求的供货价格要求,甚至是额外的费用名目,比如进场费、促销费等,往往苦不堪言 。
但是厂商想反抗?
对不起,在依赖某个特定销售渠道出货同时,就把议价权交到了对方手里 。轻则束手束脚的做生意,重则自己会直接丧失议价权被 “ 薄利多销 ”。
这也是为什么,后面很多厂商发现事情不多,开始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的原因 。就连一开始快乐在外卖平台上发展的喜茶、乐乐茶们,没跟平台玩多久就开始搞自己的小程序了 。
而像特斯拉这种,一开始就干脆选择直营销售,把议价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
在特斯拉的销售协议里,还特地有下面这么一条 。
点击可看大图 ▼
李佳琦|李佳琦薇娅大战欧莱雅!这个剧情我二十年前就见过了
文章图片
之前拼多多上针对特斯拉搞了一个清凉大放价,还被特斯拉直接背刺了 。
李佳琦|李佳琦薇娅大战欧莱雅!这个剧情我二十年前就见过了
文章图片
毕竟,特斯拉走的是直营,你拼多多上买的比我还便宜,那以后消费者是去你那里买,还是走我的渠道买?
这价格,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而无奈的不仅仅是厂商,渠道争夺议价权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拿国美跟苏宁来说,他两谁能接受对方能出更低的价格?李佳琦跟薇娅的直播间,本质上也是一种销货渠道,他两又有谁能够接受自己直播间的价格不是最低价?
说白了,以前消费者去国美,是因为它能够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比其他卖场更好么?现在消费者看李佳琦、薇娅,是因为他们的讲解更到位么?消费者都是冲着便宜去的 。
所以他们无法接受,自己不是最低价,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
直播间跟欧莱雅的故事,本质上只是一个老套的故事 。类似的故事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不断发生 。双方都只是在为了定价权掐架而已 。
而且仔细想想,卖场其实还是会付出仓储、物流等成本,但是直播带货的主播就靠直播间的流量 。物流也是商家出,出了问题,商家背,矛盾也更容易激化 。
当年咱们要是逛商场去买东西,当地可以选的就是那么几家,你一双手就能数得过来,而现在咱们点开电商页面,一个页面能展示多少家店铺?
无数家店铺,在争夺这 “ 方寸间 ” 的流量,就如无数个主播在争夺最 Top 的直播间的地位,站在这样的浪潮下,每个人也许都是在被推着往前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