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首款超1000km续航纯电车型将至

日前采访人员从广汽埃安方面获悉 , 埃安(AION)GAM6480BEVB0P纯电动车型已进入工信部最新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 , 并将在今年广州车展上亮相 。今年年初就已发出预告的广汽埃安超长续航“电池黑科技”技术终于落地 。
该款车型采用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 , 也是全球首次实现续航超1000km的纯电车型 。
在1000km的续航里程下 , 若以日常上下班通勤往返40公里计算 , 车辆一个月充1-2次电 , 即可满足需要 。而此前广汽之前发布的宣传海报上甚至打出了“硅负极电池让电动汽车进入‘月充时代’”的标语 。
公开资料显示 , 该款车型搭载的是镍钴锰三元锂电池 。另据官方此前透露 , AION LX夏季测试中 , 在保持空调常开的情况下 , 其实测综合路况续航达904公里 。
广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首款超1000km续航纯电车型将至
文章图片
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为何能被看作“黑科技”?
广汽于4月正式发布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 。官方表示 , 采用该技术的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80wh/kg , 结合高集成电池包技术 , 整包电量可超过150kWh 。
该技术下 , 电池内部的硅负极片像海绵一样柔软有弹性 , 使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和收缩被限制和缓冲 , 不会碎裂;并让硅负极可如同海绵吸水一般储存更多能量 。
这项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大幅降低了电池的质量和体积 。在同等电量情况下 , 动力电池单体电芯 , 可实现体积减小20%、重量减轻14%;公司表示 , 未来会进一步将体积、重量均减小/减轻一半以上 。
硅基负极产业化持续铺开 群雄竞逐“硅基时代”
今年以来 ,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 , 渗透率持续攀升 。同时 , 面临时下充电布局尚未十分完善的现实“痛点” , 部分有长途出行需求的消费者 , 也对续航里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
产业链厂商在续航里程的“军备竞赛”愈发激烈 。此前 , 蔚来、智己也曾透露 , 汽车车型将实现(近)1000km的NEDC续航 , 国轩高科也已推出“高科容量硅负极材料”的锂电产品 。
【广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首款超1000km续航纯电车型将至】再加上前文所述的广汽埃安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 , 总的来看 , 这些高容量、长续航的动力电池大都离不开硅基负极 。
除了锂、高镍、钠等正极材料之外 , 负极正逐渐得到业界重视 。目前市场主流负极材料依旧是石墨 , 但其理论容量上限为372mAh/g , 目前高端产品已达360-365mAh/g , 接近上限 , 亟需更高能量密度的新材料来满足技术进步的要求 。因此 , 理论容量4200mAh/g的硅成为了市场公认的下一代负极材料 。
五矿证券近期报告指出 , 广汽埃安的新型电池技术是全球首次将新型硅负极材料应用到大型动力电池电芯产品 , 使硅材料的动力领域实用化更进一步 。
此外 , 还有多家厂商加入硅基负极产业化进程 。
特斯拉已将硅碳负极应用于Model 3 , 在人造石墨中加入10%硅 , 负极容量提升至 550mAh/g , 单体能量密度达300Wh/kg;日本GS汤浅公司硅基负极已应用在三菱汽车上 。
国内 ,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万向集团、比亚迪等正在加紧硅负极体系的研发和试生产 。负极企业贝特瑞已实现硅碳负极量产 , 并为松下配套部分材料 , 杉杉股份、江西紫宸等具备小量试产能力 。
宁德时代的高镍三元+硅碳负极电芯比能达304Wh/kg , 力神NCA+硅碳负极电芯也已达 303Wh/kg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