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发布|江苏宜兴: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 率先实现现代化

江苏宜兴已迈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发展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 , 而“十四五”时期是宜兴负重前行、突破质变的战略突围期 , 抢抓机遇、跨越赶超的历史窗口期 。 要打造环太湖科创圈创新之城、长三角现代化产业之城、全国宜居宜业活力之城、践行“两山”理论生态之城、共建共治共享幸福之城“五个城” 。 全力攻坚宜兴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 打好打赢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扩容提质、乡村全面振兴、安全环保整治“四大攻坚仗” , 在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中 , 奋力走在率先实现现代化最前列 。
坚持创新驱动 产业强市
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强市 , 以“经济发展高质量”推动现代化建设走在最前列 。 坚持以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为根本 , 统筹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产业强市主导战略 ,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 大幅提高经济发展质效 。
宜兴发布|江苏宜兴: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 率先实现现代化
文章图片
宜兴市远景图(图:宜兴发布)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 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方向 , 实施传统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稳链”工程 , 推动重点产业、规上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 打造全国电线电缆产业智能制造、资源配置中心 , 中国环保装备制造集聚地、技术创新策源地 , 全国非金属材料特色产业高地;发挥窑湖小镇、大拈花湾等重大项目牵引作用 , 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 。 重构双招双引体系 , 大力招引基地型产业项目、园区型平台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 打造长三角集成电路材料产业高地、国内重要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 , 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崛起为强劲增长极 。
二是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 把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作为头号工程 , 高起点、快速度建设陶都科技新城(高铁新城) , 打造宜兴科创带建设核心区、科产城人融合样板区;整合江南大学宜兴校区等科教资源 , 依托环科园、经开区两大国家级园区 , 推进环氿科技谷、培源科学城建设 , 打造科创成果产业化基地;推动锡宜协同发展区承接无锡及周边科创资源、产业项目 , 成为锡宜一体化发展桥头堡 。 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创新型企业“雁阵”培育计划 , 推动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爆发式成长 。 持续升级陶都英才计划 , 用好乡贤战略资源、实施“氿子兴宜”工程 , 形成更强人才支撑体系 。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全面开展提升土地使用绩效水平系列行动 , 分层分类大幅提高工业项目准入门槛 , 扎实推进工业园区(集中区)提档升级行动 , 确保到2025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超3万亩、腾退低效用地超4万亩、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增长超50% 。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 , 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 助推更多企业上市发展、战略合作 。 推动重点园区与属地镇街一体化发展 , 大幅提高园区对宜兴市发展的贡献度 。
坚持区域一体 城乡融合
坚持区域一体、城乡融合 , 以“协同发展新成效”推动现代化建设走在最前列 。 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等机遇 , 在区域竞合中集聚要素资源、锻造比较优势 , 在城乡融合中畅通要素流动、实现互促并进 。
一是融入区域一体发展 。 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城际轨道S2线和宜长高速北延、常宜高速南延建设 , 完成丁蜀通用机场建设、锡宜高速扩建 , 更好融入长三角一小时通勤圈 。 深入实施“深耕上海”战略 , 全面深化锡宜交通对接、产业协同、发展融合 , 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 , 深度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 , 积极拓展京津冀、珠三角、西三角等地合作资源 , 全力争取产业和城市分工的优势地位 。
二是掀起城市建设热潮 。 科学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 加快做强功能区 , 构建“中心城区—卫星城—特色镇”体系 。 建成宜马快速通道(宜兴段)、周杨公路、范蠡大道北延“三路工程” , 规划启动宜兴市域、高等级公路内外环线 。 依托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综合试点 , 分片区推进城市更新 , 打造一批高品质科创街区、文旅休闲消费区、特色商贸区 , 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
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 创新闲置宅基地激活和自愿有偿退出、激发村民建房积极性等一整套政策、制度和机制 , 确保农村居住形态明显改观、建设用地使用绩效水平明显提升 。 争创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创建更多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村 , 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始终高于城镇居民、快步迈向共同富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