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青睐、市场潜力大,临期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保障?

“这家店离地铁很近 , 我下班回来经常顺便进来逛逛 , 虽然许多食品已临期 , 但和正价商品比折扣力度很大 , 品类也挺多 , 挺划算的 。 ”像张玲(化名)这样顺便进店随意挑选喜爱的折扣食品的年轻人很多 。
“现在一些90后、00后并不介意食品临期 , 因为本身在保质期以内 , 价格还便宜 。 ”店主对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说 , 这家店开了近两年 , 生意一直还不错 , 回头客多半是年轻的上班族 。
“用打折的价格 , 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年轻人青睐、市场潜力大,临期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保障?
文章图片

2021年7月20日 , 上海 , 好特卖折扣零售店 , 店内折扣2折起醒目 , 吸引顾客选购折扣商品、临期食品、进口食品 , 零售尤其受年轻人喜欢 。 人民视觉 资料图
近年来 , 随着临期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 , 以“进口食品折扣店”名义主营临期食品的店铺开始在街头出现 , 大部分临期食品已过保质期2/3时限 , 并且越临近保质期的商品折扣力度越大 。
一些年轻人对临期食品的消费热情催生了线下临期食品市场新经营业态的出现 , 更有不少年轻人在线上“薅羊毛”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在多个电商平台中输入“临期食品”后 , 发现有很多带有“裸价”“折扣”字样的专门经营临期食品的特卖网店 , 店里有不同类型的包装食品可供下单购买;手机上也可搜索到多款专门网购临期食品的应用和微信小程序 。
在一些社交平台和与临期食品相关的社区里 , 数以万计的成员在分享购物心得 , 如豆瓣网站上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自去年9月创建以来 , 成员数量持续上升 , 目前已超过7万 。 “用打折的价格 , 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 成为这些年轻人选择临期食品的理由 。
临期食品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 , 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平台挑选临期食品 。 艾媒咨询今年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 , 从供给侧来看 , 2020 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 , 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 , 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 。 目前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年龄为26岁至35岁的占比47.8% , 年轻人成为购买主力 。
实际上 , 临期食品并不是一门“新”生意 , 在电商平台上众多的临期食品售卖店中 , 有些店铺经营时间长达5年 。 但随着越来越多临期食品的出现 , 其市场价值逐渐被进一步发掘 。 尤其在疫情之后 , 以好特卖、小象生活为代表的多家大型线下临期食品折扣品牌店以连锁的方式不断扩张 , 个体经营的小型临期食品折扣店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
守护临期食品安全底线
线上线下临期食品销售的火爆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 , 于是 , 越来越多的商家涌入这一市场 。 临期食品安全问题也越发引人关注 。
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看来 , 临期食品是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 规范来说 , 其本身属于安全食品 , 只是由于销售环节可能存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而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和消费纠纷 。
今年4月29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中特别提到 , 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 , 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
【年轻人青睐、市场潜力大,临期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保障?】但是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在走访中发现 , 并不是所有较大规模的商超都执行了这一规定;有的大型商超虽已专门设置了标示为“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的货架 , 但同时也存在将某些临期食品与未临期食品一起混杂在其他普通促销区的现象;有的大型商超虽然设置了临期食品专售区 , 却以“折扣淘”“特价”等标示语回避“临期食品”字眼 。
对此 , 孙娟娟认为 , 反食品浪费法已明确规定了将临期食品进行“分类管理”“特别标示”“集中陈列出售”的要求 , 也就是说 , 商家销售临期食品必须要让消费者在保障知情权的前提下 , 明明白白地购买 。 否则 , 一旦某些临期食品混杂在普通促销区 , 很可能会因商超管理人员未及时检查分拣 , 导致过期食品销售问题发生 。
进口食品本身正价较高 , 所以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临期食品专卖店 , 临期进口食品对年轻人而言也是抢手货 。 但采访人员在一家进口食品折扣店发现 , 一种标明原产国“乌克兰”的糖果虽然俄文产品信息中注明了生产日期和过期日期 , 但中文标签中却缺少相应的标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