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干货】钓鱼新手不可忽视的七大问题( 二 )


其实 , 灰面之类软饵越捏是会越硬的 , 在捏捻过程中 , 手上的 汗味及其他异味 , 都会掺人饵中 , 即是十分微量的 , 但也骗不过鱼 的灵敏嗅觉 , 它们会弃饵而去;再者 , 软饵变硬是不好钓鱼的 , 硬 饵虽然有很好的附钩性 , 但会失去散发度 , 软饵入水后的散发状态 相当重要 , 上鱼的快慢多少都与软饵的散发度有关 。
钓鱼过程中 , 除了要克服无意识的捏饵玩饵动作 , 还应时刻注 意检查软饵的硬度 , 相应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 , 必要时 , 应进行重 新配饵和饵 。

(五)不要在窝点上二次试标
用长竿短线钓法打窝钓鱼 , 在同一窝点上变更钓组是常有的 事 。 比如将小鱼钓组变为大鱼钓组 , 坠外钩钓组变为坠内钩钓组 ,等等 。
显然 , 改变钓组的重新试标 , 我们称之为二次试标 , 或叫重新 调目 。 这种试标的事情 , 如不严格审视 , 常常会选择直接在窝点上 进行 , 以为试空钩不会发生什么事情 , 不会出现什么异常 。
事实上 , 这种在有鱼的窝点上试标调标 , 是相当容易惊鱼的 。 而且问题就出现在空钩上 。 假如窝点上已经有足够多的鱼(有时鱼 的密度是相当高的) , 空钩进入它们之中 , 必然会接触到它们的身 体 , 如果调标时需要上上下下多次调试才能完成 , 锋利的钩尖完全 有可能挂在划刺上或鱼尾上 。 一旦出现空钩挂鱼 , 完全有可能出现 惊鱼散窝 , 即便仅仅是钩坠接触它们的身体 , 也同样会产生不良 后果 。,
而恰恰这一切都发生在我们看不明白的水底 , 不容易察觉到它 的严重后果 。 如何防止在窝上二次试标时惊鱼 , 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比齐法 , 一种是相近水域试标法 。
1.比齐法 。 将新钓组的标尖位到坠体位的长度与原已调好的 钓组长度比齐 , 只要稍稍耐心和细心一点 , 其长度完全可以做到基 本一致 , 达到调标要求 。
2.相近水域试标法 。 选择在离窝点1米左右的横向位置上二 次试标 , 不要在前后纵向位置上二次试标 。 多数情况下 , 塘底是前 深后浅的 , 是有坡度的 , 纵向位是不好试标的 。 而横向位的塘底 ,深浅是接近的 。 在相近的水域初步试好标后 , 再移至窝点上进行微 调 , 可降低钩坠在窝上惊鱼的概率 。

(六)防止钓竿泡水缩不回
一般情况下 , 钓竿泡水打湿之后 , 很容易出现竿节收不回的故 障 。 特别是炎热的夏天 , 钓竿被晒热之后 , 一旦竿身掉入水中泡水 打湿 , 在热胀冷缩的物理作用下 , 竿节的配合面便被冷水吸紧咬 死 , 在没有特别工具的情况下 , 很难将竿节收回 , 事情将变得十分 麻烦 。 如何防止钓竿掉入水中泡水 , 有几种防备做法:
1.严防钓竿落水 。 在离开钓位时 , 不要将钓竿搁在水面某些 不够稳当的物体上 , 一旦有点风吹草动 , 钓竿就会落入水中 , 配合 面会打湿泡水 。
2.不要让鱼把竿子拖入水中 。 在离开钓位时 , 要将钩上有饵 的钓竿收上来 。 钩上有饵 , 一旦被大鱼咬住 , 钓竿又没插稳的情况下 , 完全有可能将钓竿拖入水中 , 出现竿身泡水 。
3.拉出竿节时留有余地 。 在一节一节拉出竿节时 , 不要用力 太猛 , 拉得太紧 , 拉出竿节时一定要留有余地 , 防止咬死 。 上鱼过 程中被拉紧的 , 也要退出放松 , 特别是雨天钓鱼 , 竿节之间没有余 地 , 被雨水淋湿之后 , 同样会被吸紧咬死 , 收不回竿节 。
(七)不要穿过于醒目的衣服钓鱼
钓鱼不是参加演出 , 不要穿过于醒目的衣服钓鱼 。
鱼在水中对于岸上的影像是十分敏感的 , 特别是对某些醒目的 色彩 , 反应十分突出 。 如果有人穿着黄色、红色、金色以及接近这 些暖色调的衣服 , 出现在塘边 , 而且不断移动 , 一旦被中上层的草 鱼、鳊鱼、鲔鱼等鱼看见 , 它们便会远离而去 , 不会再游过来 。
【池塘|【干货】钓鱼新手不可忽视的七大问题】凡是穿着接近自然生态颜色的衣服 , 如草绿色、青色、浅黄色 之类的衣服 , 鱼的反应就要小多了 , 只要不是特别地快速移动 , 鱼 类表现就要安静得多 。 传统钓法里的拟饵花篮钓和涮竿窝诱钓 , 都 强调穿青蓝色衣服下竿 , 掌握鱼类对颜色的选择和反应 , 是垂钓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细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