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老钓位不等于好钓位,随机应变才能找到鱼

在野外大型水库垂钓,如何选择钓位是个问题,我一开始的经验是选择老钓位,也就是经常有人垂钓的钓点。因为这种钓点常有人钓,就说明常能钓到鱼,同时老钓点常有人打窝,鱼儿会聚集到此处。
但是经过现实的毒打,发现老钓位并不等于好钓位,尤其是在多变的春季。去年4月份我和几个钓友前往本地一个大水库垂钓,早晨到了水库,一位钓友选择的钓点很好,接连有大鱼上窝,趁他休息的时候我接过鱼竿,也接连钓上来几条鲫鱼。第二天我又去了同一个位置,两天的天气、温度差不多,不同的是昨天钓点有一些水葫芦,而今天是净水,可以垂钓一天下来收获了了。


垂钓|老钓位不等于好钓位,随机应变才能找到鱼
文章插图

这是什么原因呢?只是相隔一晚上,在同一个钓点,使用的饵料、钓鱼也没有大的改变,钓获上怎么差别这么大呢?想来想去可能就是面对老钓位,没有做到灵活应变。
鱼情发生改变
第二天之所以钓不到鱼,是因为钓点里没有鱼。鱼情发生了改变是最好的解释。
首先,春季万物复苏,鱼儿继续补充大量影响恢复身体,同时储备能量准备产卵。因此它们摄食十分旺盛,会四处游动寻找食物,一个地方没有食物了,它们就会迅速离开。第一天老钓位鱼情好,在鱼窝中的鱼一部分被钓了上来,等到人走了之后,没有继续补窝,剩余的饵料被鱼吃完后,这些鱼就会离开。第二天再到老钓位垂钓时,鱼儿恐怕已经找到了另一处“餐厅”。
其次,动物都有领地意识,鱼儿可能也会有这种情况。这片水域是这一群鱼的领地,当这群鱼被钓走后,这里还残留着这群鱼的味道,其它鱼群还不会立即过来。
第三,鱼随草走。水草是天然的聚鱼区,第一天垂钓时,水面有水葫芦,水葫芦可以提供氧气和食物,自然会引鱼过来,第二天水葫芦漂走了,鱼儿很大可能也跟着游走了。
第四,鱼窝被人工摧毁了。可能是在钓鱼人离开后,有其他人电鱼、撒网等,这些对鱼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鱼窝被破坏,鱼儿逃亡其它水域,需要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第五,水广鱼稀。自然水域本来鱼就少,在一个钓位长时间有人垂钓,鱼儿自然更少。
在同一个钓位,钓获差别这么大,可能不止以上几个原因,影响的因素很多,所以我们在选择老钓位时要注意判断鱼情。


垂钓|老钓位不等于好钓位,随机应变才能找到鱼
文章插图

水情发生变化
鱼情会影响老钓位的钓获量,水情同样也值得注意。
第一,大型水库的水情,时刻在变化。有很多条件都可能对鱼情有影响,比如水温、水体溶氧度以及水质等等,而往往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是水位的升降。鱼对于水位的升降十分敏感,即使与昨天的水位也只是较小的落差,鱼也能感知到。在春季,降雨少,农业用水增多、蒸发量升高,水位会下降。即使是缓慢地下降,鱼儿也能感知到,这就会影响到鱼儿的摄食,如果水位下降迅速,那么影响更大。
第二,水流影响。俗话说无风也有三尺浪,在大型水库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上暗藏玄机。今天和昨天的水情是不一样的,水的动与静,鱼的活性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水动起来,其含氧量会升高,鱼儿的活跃度也就会提高。
第三,水清无鱼。如果水库环境好,水质优良,距水边四五米开外往水中间看,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这么清澈的水质加上天气晴朗,阳光照射,人影、竿影等的晃动,都可能对鱼产生干扰。如果垂钓时人多了,就会惊到鱼。
垂钓|老钓位不等于好钓位,随机应变才能找到鱼

垂钓|老钓位不等于好钓位,随机应变才能找到鱼
文章插图

其它影响因素
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有人为的因素,如果有的话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饵料不合口。为了加大诱鱼进窝的速度,我在开始钓鱼之前做了重窝,这会不会有影响?应该没有。水面这么大,水这么深,鱼又这么少,又难得进窝来,从理论上来讲,这么点窝料不算多。那么是我用的钓饵有影响吗?这次主要用了一款偏香型的搓饵和蚯蚓作钓。但自始至终没有鱼吃食。这与第一天的钓饵有些不一样,在味型上会有冲突,估计会有影响,但这应该不是主要问题。
其次,钓点不一致。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第二天虽然选择了同一个钓位,但是抛钩的钓点却不同,第一天使用的是4.5米的鱼竿,且就在岸边抛竿;第二天使用了钓台,换成了5.4米的鱼竿。第二天水位会有一点下降,再加上鱼线的长度,两天的钓点相差有三四米。也就是虽然选择了老钓位,却没有选择老钓点,这或许是影响渔获的因素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