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已实现371种“大病”不出区,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成效显著

自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以来 , 援藏医护人员不仅积极开展疾病救治 , 而且更加重视西藏本地人才的培养模式 , 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父带徒弟 ,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 近年来 , 西藏充分发挥包科医院的资源、技术优势 , “打包移植”内地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 , 不断填补刷新区域内医疗技术空白 。 据悉 , 目前已经实现371种“大病”不出自治区 , 2373种“中病”不出市地 , 一些常见的“小病”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及时治疗 。
“捆绑”发展 重点打造85类“拳头科室”
“陈医生 , 有急救患者需要抢救……”近日 , 刚刚下班在家休息的林芝市朗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陈然 , 被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惊醒 。 接完电话 , 陈然马上赶到医院急诊科参与救治 。 从2020年初进藏在林芝市朗县人民医院工作的陈然 ,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参与抢救患者了 , 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 , 他从来不敢懈怠 , 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个信念:“时间就是生命 , 危急时刻必须冲锋在前 , 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 。 ”
在西藏 , 像陈然一样的援藏医护人员其实还有很多 , 他们不分昼夜 , 时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 用医者仁心传递着大爱 。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 自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以来 , 北京协和医院等8家医院作为牵头单位 , 65家“三甲”医院作为包科医院 , 以院包科形式承担人才帮带、专科建设等工作 , 西藏“1+7”医院迎来发展的黄金阶段 。 同时 , 全面落实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父带徒弟机制 , 援藏医疗专家培训帮带720个医疗团队、2000余名本地医务人员 , 培养本院医疗骨干1719名 , 1082人职称得到晋升 。 此外 , 结合全区疾病谱 , 依托8家牵头单位、65家包科医院重点建设164个科室 , 重点打造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骨科等85类具有高原特色、符合群众就医需求的“拳头科室” 。 在受援医院加挂特色专科牌子 , 实现支援医院与受援科室“捆绑”发展 。
西藏已实现371种“大病”不出区,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成效显著文章插图
北京援藏医生王小亭(右)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房为病人做重症超声评估(新华社)
分级诊疗 明确四级医疗机构诊治疾病谱
西藏加快实现“三不出”目标步伐 , 已实现371种“大病”不出自治区 , 2373种“中病”不出市地 , 一些常见的“小病”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及时治疗 。 危急重症救治取得重大突破 , 目前 , 受援医院共开展三、四级手术3万余台 , 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0.65% , 比2014年提高约20% 。 健全完善医院规章制度5711项 , 基本形成了专家治院、制度管人的现代医院管理新格局 。
该负责人介绍 , 2019年 , 西藏全面推进县域综合医改 , 明确县域综合医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 在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和基层条件成熟、基础较好的墨竹工卡县、江孜县、察隅县等先试先行、大胆探索 , 2020年 , 全区所有县区已全面推开医改工作 。 同时 ,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 形成了分级诊治疾病谱549种 , 明确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诊治疾病谱 , 全区七市地实现了医联体全覆盖 , 成立各级“医联体”79家 。
【西藏已实现371种“大病”不出区,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成效显著】此外 , 先后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包虫病信息系统等 , 初步搭建了自治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等3个基础数据库 , 并且依托电信网络 , 建成纵向到7市地、74个县区、692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民健康信息网络 , 实现了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 。 建设网上预约挂号系统 , 实现17家市地以上医院(含藏医院)网上预约挂号 , 并初步实现了在线支付、健康教育等功能 , 20%以上医院智慧医疗服务覆盖 , 患者就医体验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 (西藏商报采访人员 梁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