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个博物馆,看海里的百合花( 二 )


由于当时博物馆建设已经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要把它全部修复并天衣无缝地拼接到一起,做好上墙展示的所有准备工作,工期只有七十多天。工期虽紧,但修复标准却没有降低。
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修复效果,任有福每天亲自在修复现场把关,李富强带领几名技术精湛的化石修复技师每天十六个小时轮班,在粗修、精修后,再采用喷砂工艺,用高速气流喷出的沙子,打磨出海百合最细微的结构,呈现出最真实的面貌。最终,这块海百合化石的修复工作在2004年12月全部结束,采用背设钢架的方式上墙安装。
来这个博物馆,看海里的百合花】经过修复和拼接,可以清晰地看到:化石表面呈现的扇形冠状海百合,一般冠径10至40厘米,茎可至l60厘米以上,茎杆直径1厘米左右。也有个别为2.5厘米,根部不太发育,因此不甚明显。
来这个博物馆,看海里的百合花
文章插图
逸夫博物馆珍藏的一块小型海百合化石徐燕摄
2004年,这块海百合化石展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些校友把珍藏并且研究过的海百合化石赠送给博物馆,希望它们能够继续发挥作用。
来这个博物馆,看海里的百合花
文章插图
来这个博物馆,看海里的百合花
文章插图
校友捐赠的海百合化石葛文靓摄
目前,逸夫博物馆共珍藏着4块保存完好、外形精美的海百合化石。
在大自然漫长的演变中,气候变化,物种更迭,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解的谜团。而正是这些珍贵的古生物化石,为我们解开了一个个的千古之谜,让人类更好地热爱自己的家园,更好地理解“适者生存”自然法则的秘笈。
责编:齐雯
融媒体采访人员:康静怡
通讯员:徐燕
来这个博物馆,看海里的百合花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