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古代社会,如果政治比较清明,多数读书人都会渴望走上仕途,在官场平步青云,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不过,由于个性不同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古代读书人为达到参与政治的目的,各自选择的道路又不尽相同。
在科举制度产生以后,多数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政坛,例如唐宋年间的许多著名诗人,王维,白居易,苏轼,王安石等;有的则希望通过漫游结交朋友,造成很大的名声,终致被推荐入朝,例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即是如此;
文章插图
不过,也有一些读书人则希望用隐居的方式,让世人知道这里有一位“大隐士”,由此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其实他目的还是想做官,例如历史上有名的“姜尚公”。在唐代,也有这样一个因“隐居”而获得很高知名度的诗人,他就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40岁以前,一直在故乡襄阳隐居。但是,他人虽是隐居却诗名在外。到了40岁时,他终于耐不住寂寞,离家赴京,希望在政治上能够寻求一个施展才干的机会。为此,他写了一首“别有用心”的千古名作《望洞庭湖成赠张丞相》,道出了多少读书人的尴尬,发人深省。全诗如下:
文章插图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他写给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的。为什么说它是一首别有用心的诗作呢?因为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是作者游洞庭湖而写,其实包含着十分明确的政治目的:他希望张九龄关注他,提拔他,只不过表达的比较含蓄罢了。
文章插图
作为读书人,孟浩然当然也希望走上仕途,步入官场,报效国家,实现个人价值。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自己被尘世烦杂所扰,能够保持自身的高洁品性。这种在入世与归隐之间左右为难的心态,其实也正是古代很多读书人的尴尬之处:既不想被尘世遗忘,又不想被尘世烦扰。
诗作从洞庭湖的风光写起:“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金秋8月,正是秋风浩淼的季节。洞庭湖水势滔滔,茫茫一片。那气势简直要包容天地,涵孕太古;南楚大地,云梦二则,弥漫着洞庭湖的蒙蒙水汽;那古老的越州城,也被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激荡着,大有山崩海啸之势。
文章插图
在这首诗作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流传千古的一个名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它撼人心魄,将洞庭湖的壮阔气势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个“蒸”字,让人仿佛看亲眼看到洞庭湖雾气弥漫的景象。而“撼”字,极有气势,使诗作充满了力量,也包含了诗人希望一展才华的渴望与自信。
对如此浩瀚宽阔的湖面,诗人惊呼“欲济无舟楫”,没有舟,没有桨,怎么能度过这茫茫八百里洞庭呢?可是倘若端坐不动,不思进取,又愧对这圣明的时代?无奈之中,诗人慨叹:“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看着别人垂钓,收获满满,真令人羡慕不已啊!
文章插图
孟浩然的用心,明眼人一看便知。他羡慕别人仕途通畅,他希望有人能给他一条船,一只桨。那么,他也能在波涛汹涌的宦海中去拼搏一番了。最后,张九龄有没有给过他机会,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后人也无从得知。
推荐阅读
- 李白晚年又遭流放,却豪情不减,一首浪漫七绝尽显“诗仙”本色
- 小剧场五音戏《小谢与陶望三》,一首从聊斋里幻化出的隽永小诗
- 姜霞:骆驼谣(外一首)
- 歌唱家蒋大为在国外坐吃山空,回国捞金一首歌18万,女儿已入外籍
- 冬夜里最动人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读来让漂泊的人感受颇深
- 白居易死后,皇帝写下一首诗悼念他,千古罕见
- 杨贵妃与梅妃争风吃醋,各作一首诗,李隆基却傻傻没看明白
- 李白晚年写的一首诗,说要泛舟江湖归隐,两年后却自己打脸了
- 苏轼有多惨?哲宗亲政后被贬惠州,只因写下一首诗再贬海南
- 从古到今我国文学诗词中最有气势的六首诗词,哪一首你最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