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橡胶首创胎面压出产线“自动驾驶”,重量误差小于1%

1月8日 , 采访人员获悉 , 国内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开创性地结合大数据、AI和自动化技术 , 可将胎面压出产线的重量误差控制在1%内 。
“在轮胎制造领域 , 能把重量误差控制在1%内 , 是非常不容易的 。 ”中策橡胶集团企划部经理慕晓宇说 , 中策轮胎引入阿里云工业大脑 , 将大数据、AI与自动化技术融合 , 让产线“自动驾驶” , 有望实现这一目标 。
位于杭州下沙的中策橡胶102工厂里 , 一套复杂的算法被写进了胎面压出产线的中控台协议里 , 每10秒自动对几十个关键的工艺参数进行微调 , 全程无需手动干预 , 就能保证胎面滚过120米的产线后依然厚薄均匀、形状尺寸及重量稳定 。
中策橡胶首创胎面压出产线“自动驾驶”,重量误差小于1%文章插图
工业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有三大诉求:产品质量提升 , 产品成本下降 , 同时提高产能 。
在轮胎制造的工序中 , 占轮胎重量30%-50%的胎面一直在压出工艺上存在一次良品率底、能耗人力浪费大的问题 。 这是因为轮胎橡胶从模具里压出时高温柔软 , 通过连续辊道时极易变形 。 而最终质量检测又需一车胎面生产完之后才能进行 , 如检测不合格 , 只能做报废处理 。
【中策橡胶首创胎面压出产线“自动驾驶”,重量误差小于1%】针对这些问题 , 中策橡胶与阿里云联手制订了完整的流程改进计划 。
中策橡胶旗下有朝阳、威狮、好运、雅度等多个知名品牌 , 胎面的种类规格有上百种 , 产线规格每隔半小时就要切换 , 同时参数需要重置 。 基于人工经验频繁重置参数 , 容易出现偏差 , 导致胎面压出的重量、尺寸不合标准 。
引入“工业大脑”的工艺参数模型和优化算法后 , 可以为每个规格设定更优的工艺参数 , 在每次下发任务前进行调节 。 通过对前宽、后宽等数据的前置分析、预测和控制 , 还能提前10分钟判断橡胶压出的重量和尺寸 , 把事后回炉变成事先调整 。
技术还团队发现 , 如果只是为作业员推荐参数 , 容易存在不使用、不参考的问题 。 为了让这套数字化技术能真正发挥作用 , 中策橡胶又联合阿里云开创性地将“参数推荐”改为产线“自动驾驶” , 形成了有效的生产操作闭环 。
轮胎胎面压出产线的“自动驾驶”是行业内首创 , 巧妙地把大数据、AI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 , 也改变了人们对自动化必须要有机械臂的迷思 。 无需花费数千万元购置大型设备 , 就能实现产线的自动控制和生产效益的提升 。
中策橡胶首创胎面压出产线“自动驾驶”,重量误差小于1%文章插图
目前 , 该技术在多个规格轮胎的胎面压出上都表现稳定 , 中策橡胶正计划推广到下沙基地各工厂的全部15条胎面压出生产线 。 据阿里云介绍 , 工业大脑的算法、优化模型、机器控制能力都实现了“原子化” , 因此在新产线和新工厂 , 复制这套“自动驾驶”技术的时间只需几天 。
这不是中策橡胶第一次在行业内提出开创性做法 。 2017年 , 中策橡胶作为阿里云工业大脑首批用户 , 成功改进了轮胎制造的首道工序“炼胶” 。
据介绍 , 炼胶工厂的产品一次性合格率从最初的92.2%提升到99.9% , 能耗下降15% , 用工人数减少35% 。 2018年 , 该项目获评“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大奖优秀奖” 。 2019年 , 中策橡胶炼胶工厂又被评为浙江省的数字化工厂 。
“一开始我们把合格率作为第一诉求 , 结果它带来了整个流程的变化和全面的效益提升 , 也更加坚定我们选的路是对的 。 在这个基础上 , 我们决定要全面推进数字化 。 ”慕晓宇说 。
如今 , 数字化已成为中策橡胶的集团战略、“一把手工程” , 董事长亲自推动 。 “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都是百年轮胎老店 , 我们如何去追赶他们 , 甚至找到机会超越他们?”中策的决策者认为 , 数字化提供了一种可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