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麟37岁早逝:如若不是因为婚姻不忠,《中国史纲》还有后续


张荫麟37岁早逝:如若不是因为婚姻不忠,《中国史纲》还有后续
文章插图
民国时期诞生了不少文学家,除钱钟书、陈寅恪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外,还有一位文学才子,他后世无名,却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创作了历史巨著《中国史纲》,这位伟人名叫张荫麟。张荫麟在清华上学时,和钱钟书的名气不相上下。导师梁启超也是对他赞誉有加,当年张荫麟发表一篇名为《老子身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的文章,彻底征服了梁启超。如此有才之人,当然容易备受赏识。在清华就读期间,张荫麟十分沉迷学术,几乎天天在图书馆埋头苦读。对他来说,学习的道路没有尽头,张荫麟曾在《清华学报》上发表论文和学术短文40多篇,清华许多导师都没有突破他的成就。20多岁的张荫麟,对文学的钻研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可叹的是,天妒英才,张荫麟早年间患有心脏病,当时他身处遵义,医疗条件很差。病重之时,没有药物可以缓解他的病情。虽有好友前往重庆请名医,但张荫麟病得太急,没有等来朋友的救援,就已经病逝,此时张荫麟年仅37岁。
张荫麟37岁早逝:如若不是因为婚姻不忠,《中国史纲》还有后续
文章插图
当时张荫麟正准备编写《中国史纲》的后续篇章,随着他的离世,这部历史巨著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听闻张荫麟过世的消息,作为同窗好友的钱钟书深感悲痛,他感言:\"失声惊子死,天翻大地覆\",可见钱钟书的惋惜之情,沉痛而深重。直至今日,不少学者提到描写中国历史的著作,张荫麟编写的《中国史纲》仍然备受推崇。这本止于汉代的历史书,被用作中学历史教材,至今被誉为神作。梁启超曾称张荫麟为\"天才\",殊不知天才的诞生并非来自偶然。张荫麟年幼时,就接受父亲严格管教,广泛阅读诸子百家著作以及史学经典,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张荫麟早年家境殷实,父亲爱好藏书。在父亲的影响下,张荫麟养成了买书、藏书的习惯。父亲去世后,家庭生活变得十分艰难。不过生活条件可以迁就,唯独买书一事,不可更改。据张荫麟好友吴晗回忆,他在清华时,只要有余钱就会用来买书,他房间桌子、椅子、地板上,全部摆满了书。
张荫麟37岁早逝:如若不是因为婚姻不忠,《中国史纲》还有后续
文章插图
平时见到朋友有好书,张荫麟也会和他们互换,爱书之心溢于言表。张荫麟能够编写史书,离不开他平时的积累。对于如此痴迷文学之人,作为同行,长辈陈寅恪也对他十分敬佩,曾形容张荫麟\"流辈论才未或先,著书何止牍三千\"。能被师长如此称赞,张荫麟在文学界的地位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张荫麟并不满足自己的学术造诣。1929年,他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在这期间,张荫麟对中国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要想改造中国史学,需要从哲学、社会学中汲取营养知识,这样才能将中国史学推向新的高度。张荫麟学成归国后,接受清华聘请,成为了哲学和历史学系的老师。当时张荫麟虽然只发表了一些学术文章,但国内史学大师都对他赞口不绝,\"国学大师\"钱穆甚至认为张荫麟是发展中国史学的后继之人。
张荫麟37岁早逝:如若不是因为婚姻不忠,《中国史纲》还有后续
文章插图
因为在史学界名声颇好,张荫麟接到了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机会,《中国史纲》就是诞生于这样的契机之下。从张荫麟的成长经历来看,他就是为文学而生的人。他这辈子没有接触过其他行当,一生都在为中国史学发展努力。文学界有如此专注之人,才可能创造文学盛世。民国时期,能够有源源不断的优秀文学作品产出,得益于像张荫麟一样文学痴迷者。现如今,能够读到一本好书实属不易。现在没有真正的文学家,单说一些创作者也渐渐被浮躁的环境影响,没有心思钻研,只会写些哗众取宠的故事。谁还能如张荫麟一样专注文学,那就是这个时代的幸运了。
张荫麟37岁早逝:如若不是因为婚姻不忠,《中国史纲》还有后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