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诗经植物笔记》
文章写到大半,有出版社来谈出版的事,当时未及多想,只是头脑里嗡的一响,心头一热,感觉有股新的泉水从生命大地上涌出。平静地辞了工作,回到乡下,去写未完成的书稿。那个无声坚定的选择,就像一条分割线,将昨日之我和今日之我清晰地区分开来,也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区别了开来。
乡下是宁静的,头发花白的父母,安然陪伴小儿子,来完成这个突兀得几乎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两个兄长一定对读理科、又在化工行业工作多年的弟弟突然做这样的选择感到奇怪,但他们也默默支持了我的选择。因此,注入写作的情感气息是平和的。
安静的乡间和植物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写得累了,会到乡村的山脊上散步。旷野的风,让人想起西周、春秋、战国的风。西北天水正是古代的秦地,十五国风中的《秦风》浸养生长的土地就在这里。枯草在风里乱飞,艾蒿、飞蓬、荠菜、旱柳、桑苗、白杨、芍药、郁李、桃花、古柏……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晰或朦胧的植物,在家乡的土地上,我和它们一起,一步步走入诗性和物性的对话。
文章插图
读《诗经》时,就好像自己化成了一个细胞,由中华文明绵延律动的脉搏推动,顺着一条条波澜壮阔的血管流淌。《诗经》里的不少诗句,在今日生活中,已经变为俗语和成语,《诗经》语言的生命力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融进了中国人流淌的血液里。
这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让每个中国人在滋养自己的文明身上,获得了自信和自尊。这种文化自信,在阅读西方作品时,以一面母体文化的镜子做对照,感受尤其明显。在西方文明的森林里跋涉,心里有母体文化的灯照路,就不会轻易迷失。
认识《诗经》里的植物,能够让人不经意间想象中华文明曾经生成的场所: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这些场景虽然相隔已有将近三千年,但伴随我们先人的心路历程,对诗意栖居其中的家乡土地、山川河流,在亲切的认知之外,更多了厚重、飘渺与神秘的感应。正是这样的亲切感,让心中的爱也显得更加真实。
文章插图
《诗经植物笔记》插图
《〈诗经〉里的植物》最初只是一本连接中国古典文化、自然环境和个人心灵成长史的随笔集,多年之后,修正为《诗经植物笔记》再版,阅读《诗经》的历程,在大自然深处认识植物的生趣,《诗经》本体的丰饶与《诗经》里名物(不只是植物)的世界,就像日渐深扎的树根对应日渐丰茂招展的枝叶,无数精彩纷呈的内容不断充塞,阅读《诗经》和植物研究的文本,逐渐累积成厚厚的笔记,越是深读,越是发觉,自己原先阅读《诗经》的视野是多么狭窄,曾经理解《诗经》的方式是多么浅薄。
文章插图
《诗经植物笔记》实拍图
鱼游入海,生命会增加更多可能的机会。虽然启悟有别,但阅读经典的历程,从未知盲童到有知之人的变化,每个人其实都是类似的。
-End-
文:韩育生著
图:南榖小莲绘插图,Pixabay图片
推荐阅读
- 《天天向上》戏曲扮相太惊艳,致敬经典,传播传统文化
- 历史中的当涂才子,个个大神级的学霸,你怎能不知?
- 为你揭秘的历史真相,你很有可能不知道!
- 水浒传中你不知道的英雄人物,最后出海得到善终
- 纣王麾下猛将,力诛西岐先锋,千年后还成为门神,姓名无人不知!
- 《红楼梦》袭人夜里被贾宝玉换了腰间的汗巾子,她真不知道么
- 最对不起中国的六大罪人,朱熹第六、乾隆第三、第一名你绝不知道!
- 为什么古人取名字,主张“男不带天,女不带仙”古人智慧,多数人不知
- 俗语人穷不求娘家忙,富贵不住东南房,什么意思多数人不知
- 离了金庸古龙后,不知道张哲瀚的武侠剧《天涯客》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