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时光】龙泉务童子大鼓,娃娃是主角儿


【非遗时光】龙泉务童子大鼓,娃娃是主角儿
文章插图
门头沟区的龙泉务村,自古是去妙峰山的必经之路。这里有北京唯一的古代瓷窑:辽代古窑址“龙泉务窑”,还有大名鼎鼎的特产香白杏。但要说起这龙泉务童子大鼓,好多门头沟“土著”都不一定了解!为什么童子大鼓只能小孩打?这童子大鼓究竟怎么个打法呢?一起跟着文旅君来了解一下。
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又被称为“锅子会”、“挎鼓(胯鼓)会”、“ 花钹大鼓会”,是由童子击钹舞蹈、成人击鼓伴奏,融舞蹈、音乐、武术、技巧于一体的地方传统艺术形式。它兴盛于清末,是门头沟区流传已久的一档民间花会,距今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非遗时光】龙泉务童子大鼓,娃娃是主角儿】队伍
童子大鼓在走会时,舞乐相合,队伍的排列顺序非常讲究。会头指挥全队的鼓点变化,一般是通过一面“头鼓”发出暗号。整体队伍的排列形式、走会的顺序大体可以概括为:小蓝旗、门旗、前领框子、甩子、锅子队伍、大鼓队伍、小黄旗。
大鼓
除去伴奏的作用以外,大鼓的击打表演是整个会档的核心,是整个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鼓手由八位老艺人担纲,行进表演时大鼓左肩斜挎置于腹前;原地表演时,大鼓斜放在地面,一手扶鼓,一手击鼓。大鼓表演节奏准确、动作统一。八面大鼓中尤以“头鼓”最为重要,鼓手是会档里技艺最高的艺人,其他鼓手是在他的带领下变换各种鼓点套路。龙泉务童子大鼓老会的鼓点有40多套,目前留存的花鼓点套路有:震天雷、震地雷、慢三锤、小鬼推磨、喜鹊登枝、猴儿剔牙等。
锅子
锅子表演则分“站锅子”和“花锅子”两种,“站锅子” 是指童子站立在原地,手中的锅子随着大鼓鼓点打出各种节奏。“花锅子”按照动作套路展示技巧动作,是整个表演中最吸引人也是最具特色的。目前留存的“花锅子”套路有按照大鼓鼓点进行的“三、四、六、八、九锅子(九毛儿)”“走月牙”等;以传说故事为内容编排的“十八罗汉”“八仙庆寿”“五谷丰登”等;还有被称为“摆字”带有动作造型的“摆山字”“童子拜塔”“麒麟送子”等表演套路。各套路文化内涵丰富、寄予了百姓们各种美好的祝愿和企盼。
传承
据村里的老人说,龙泉务村原在永定河的东边,后来一场洪水都冲没了,这才搬到了西边的高地上。洪水之后,村里一家开“白灰窑”的富户出资凑钱,请鼓匠做了八面大鼓,三十副锅子,特意邀请下苇甸村的老艺人张清“下山”传艺。可村儿里忙着洪水后的重建,成年人哪有功夫学花会啊。于是当年村里有打鼓经验的青壮年,都去学大鼓,而打锅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村里孩子的头上。龙泉务童子大鼓是门头沟入选的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龙泉务村的孩子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选拔练习,为的就是让这门技艺能传承下去!
龙泉务童子大鼓是很多人龙泉务人的童年回忆,希望它可以永远打的“风生水起”。
【来源:文旅北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