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湖书画与南国紫砂的相遇

五十余位书友共赏壶上书画、探寻紫砂文化——
百湖书画与南国紫砂的相遇
□本报采访人员 潘爽
背景
第二届百湖艺术名家壶上书画邀请展于2020年12月26日圆满落幕。据不完全统计,7天的展览引来千余人“围观”。
为何举办这场活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郭泽斌说:“为了加强南北方的文化交流,紫砂艺术与大庆书画艺术相结合,不断催生、丰富和完善大庆艺术的表现形态和展现方式。”
展览期间,大庆书友会作为协办单位,邀请宜兴陶艺名家尹远红、戴堃、余伟辉,以及我市书画艺术家付熙云、刘笑尘、于江涛、魏井春等,与大庆书友会书友面对面,共赏壶上书画、探寻紫砂文化。
百湖书画与南国紫砂的相遇
文章插图
付熙云
百湖书画与南国紫砂的相遇
文章插图
尹远红
百湖书画与南国紫砂的相遇
文章插图
戴堃
百湖书画与南国紫砂的相遇
文章插图
余伟辉
百湖书画与南国紫砂的相遇
文章插图
读书会现场。
魏井春,大庆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因喜欢品茶,而爱上紫砂。
读书会现场,魏井春认真地聆听主讲人介绍紫砂文化。此次展出的154把紫砂壶中,《泉声茶韵》《嘉福久远》两件作品是由他和宜兴紫砂艺人共同完成的。
我市的书画艺术家刘笑尘、于江涛则是在紫砂壶上直接锲刻,而更多的大庆书画家是在壶上书写绘画,再由壶刻师锲刻。
不论是艺术家还是书友,之所以参与这场读书会,皆因对壶上书画与紫砂文化怀有浓厚兴趣,他们就“百湖之城与南国陶都如何结缘”、“大庆书画与宜兴紫砂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大庆艺术家的壶上书画与陶都艺术家的创作有何不同”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起源:壶上书画
市美术馆馆长、书画院院长付熙云是此次展览的主要策展人,亦是本场读书会的主持人,对“大庆书画与宜兴紫砂如何结缘”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
这事,还得从五年前说起——大庆书画百花齐放,多位书画家在国内外占有一席之地,但以紫砂壶为载体进行创作者很少。“在紫砂壶上创作是一件很难的事。”付熙云说,紫砂壶产自江苏宜兴,每一把都由工匠手工制作,砂泥的质地、炼制时间和温度都很有讲究。壶身最薄的地方2毫米,最厚的地方3毫米,可以说一碰就碎、一捏就瘪。这就要求在紫砂壶上作画要有过硬的画功和刀功。为了让更多的大庆人了解紫砂文化,付熙云在五年前倡导并发起了第一届百湖艺术名家壶上书画活动。
“如果说,第一届壶上书画展让我市书画家们认识了这门艺术,那么第二届便让两地艺术家展开了深入的文化交流与思想上的碰撞。”付熙云说,与第一次全由宜兴工匠刻壶不同,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三分之一是由大庆书画家锲刻的。付熙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因为尽管壶刻师刀功再好,也不能完美呈现书画家的绘画意境。所以好的紫砂壶,最好由书画家自己锲刻。
为了让大庆市民了解紫砂文化,读书会的主讲人,三位宜兴陶艺名家尹远红、戴堃、余伟辉,展览期间每天都在展厅现场制壶、“答疑”。
尹远红说,五年前,通过壶上书画展,大庆艺术家的作品传到了宜兴,让很多南方制壶工艺师感受到大庆的文化氛围,产生了与大庆艺术家合作的想法。他就是其中一位,于是此次带着团队,跨越2000公里来到大庆。
感受:南北差异
宜兴,自明代起即享有陶都美誉,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特别是紫砂壶艺术,发展兴旺。来自宜兴丁蜀镇的尹远红、戴堃和余伟辉,从业时间均有十年以上。
此次来到大庆,面对众多书友,尹远红、戴堃、余伟辉说,他们感受到大庆人的热情及文化品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