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文化的演变与蕴含的政治色彩

中国服装文化的演变与蕴含的政治色彩】服装的诞生,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最初的目的就是给予人们遮体御寒之用,在远古时期,人们可以用树叶、草毡、兽皮来制作最简单的服装;后来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生产力逐渐提高,人们的服装制作材料逐渐被纺织布衣所取代,并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服装文化的演变与蕴含的政治色彩
文章插图
当代时尚
人类服装文化的演变,也是一个数千年漫长的历程,人们着装的意义,自从走出了唯一实用目的的时代以後,服装的功能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在中国,自古,服装制度就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比如,人们最熟悉的古代皇帝的“龙袍”,其款式、服色、配饰,属于天子所独有,若其他官吏、民众有仿制、私藏,都是“杀头”之罪;其他的朝服、公服、祭服、常服之类,不同的朝代,对其款式、颜色也都有专门的规定,不许混穿或在不适宜的场合穿着;着装的原则是地位愈高的人,得以穿的种类愈多,可以用的颜色愈多。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文化中不断加入外来文化,服装传统文化中也会随着加入外部因素,从而影响流行服色和款式的变化,也会进一步影响到朝廷制服款式服色的改变。特别是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元朝,还有满清统治的清代,由于朝廷的强制性干涉,对中原服装文化的影响具有冲击性的改变:
元代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直到明朝建立以后,中原才基本上恢复汉人衣冠。
中国服装文化的演变与蕴含的政治色彩
文章插图
清代服饰
满清统治时期,是中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这时候的男人们开始留长辫子,前额光半头,着装上的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遍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至于汉族妇女的服饰,则和明代差不多。
到了晚清和民国,随着西洋文化的渗入,人们的着装观念才逐渐改变,服装文化才逐渐走向现代社会的多姿多彩,但也至少经历了百余年的漫步演变过程。
中国服装文化的演变与蕴含的政治色彩
文章插图
宋代明代服饰
其他不同朝代、时期的着装特点是:
商周时期,人们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春秋战国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这种衣服叫“深衣”。还有一种“单衣”,是没有里子的宽大衣服。他们头上还戴“帻”;帻是用来包住头发的头巾,不让它们披散下来。
战国末期和汉初,“胡服”逐渐被中原特别是军队着装所接纳,游牧民族所穿的短衣、长裤、靴子等着装,穿着起来,给行动上的确是带来很多方便。
中国服装文化的演变与蕴含的政治色彩
文章插图
周代与北周服饰
三国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人口迁入中原越来越多,紧身、圆领、开叉等胡服的特点逐渐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