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滴,古人的智慧与风雅!】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文章插图
这款砚滴为清代陶艺名家杨凤华所制,采用紫砂材质,取竹笋之形,紫泥与本山绿泥分别烧制出来的紫色与黄色,竹笋笋叶的纹理与被虫啃噬的痕迹,令人惊叹其“器美、工巧”。
砚滴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蟾注等,是一种传统的文房器物,用来贮存砚水供磨墨使用。
铜水滴砚滴
《饮流斋说瓷》记载:“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日滴,不名曰盂。”可见,砚滴是一种特殊的注水器具。
汝窑鸳鸯砚滴
砚滴的出现与书画的兴起及笔墨的使用有关。古人著书作画时,用水壶、水盂往砚池注水,水的流量往往难以控制,便发明了便于控制水量的砚滴。
砚滴主要分为两种,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材质有陶瓷、铜、玉、锡、琉璃、紫砂等。在造型上,历代均有创新,汉代有龟蛇熊羊样式,魏晋时有蛙龟样式,清代则出现了莲蓬样式。
文章插图
金代 定窑贴塑胡人砚滴
文章插图
清代 莲花砚滴
文章插图
清中期 发晶砚滴
尽管外形多样,但砚滴有3点共通之处:一是腹内中空,可以盛水;二是较高的位置有细孔,在倾倒时可以滴出水来;三是背上的圆孔与腹内相通,圆孔上有一段高起的管状器,可以注入水。
书案上意趣盎然的砚滴
使用时,以手指按住,将砚滴移到砚台上,略松手指,便可以往砚池注水。砚滴是利用气压原理控制滴水分量的。而砚滴腹内盛水则是利用气压原理,将其浸入水中,随着气泡冒出自动浸满。
文章插图
小小砚滴凝聚了古代手艺人满满的智慧,饱含了中国古人利用自然之力服务于人的思想,通过触觉感受砚滴内部的气压,通过视觉决定砚滴的出水量,再结合自然之力虹吸原理,最终达到合适的出水量。
推荐阅读
- 农村讲究“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下半句才是精华,说尽生活智慧!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电影《无依之地》完整版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车与古人的名字,仔细推敲,颇有趣味
- 王志文天道:真正聪明人的朋友圈,都在悄悄做减法
- 坚硬如木板,其貌不扬的鸭子,竟是遂川人的宝,遂川板鸭了解一下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何称鲍叔牙为鲍叔?先秦人的名字有点复杂
- 冬夜里最动人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读来让漂泊的人感受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