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毛泽东这样过春节!



100年前的1918年,农历戊午年,毛泽东的春节,应该是在长沙度过的 。
《毛泽东年谱》上记载说,1918年2月19日,毛泽东“出席湖南第一师范学友会职员会议,提出本学期学友会继续办工人夜校等活动事宜,会议讨论通过 。 ”这一天,是大年初九 。
这一年,毛泽东25岁,是省城湖南第一师范即将毕业的学生,担任着学校学友会总务(负总责)兼教育研究部部长 。 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25岁这个年龄,应该是研究生毕业,相当于当今中专生的毛泽东无疑年龄偏大了点 。 但是,毛泽东却有当今青年无法企及的经历 。
今天可以推算出的是,毛泽东利用寒假,先是到文家市进行社会调查,返回长沙过了年没多久,又与蔡和森去了洞庭湖一带 。
青年毛泽东出了名地酷爱远足,据史料记载,毛泽东的第一次远足应该是1916年5月,他步行数百里,从长沙到娄底茶园山拜访一师同班同学刘且侯 。 刘家在当地是一个大富户,毛泽东在刘家住了一段时间,在附近进行社会调查 。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刘家,毛泽东不住好房间,不睡好床铺,坚持和长工王海文在侧屋睡一个床,屋里放着一个桐油灯,两人抵足而眠,无所不谈,毛泽东因此更全面了解了当地情况 。
1918年春节后与蔡和森游学归来,他与志同道合者,在长沙蔡和森家里,成立了新民学会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新民学会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 。
毛泽东一路走,一路思考 。 游学经历,对于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帮助,是全方位的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几年后,毛泽东喊出这个口号,谁能比他更有底气?
100年前,毛泽东这样过春节!
本文插图

春节,是毛泽东的读书好时光 。
《毛泽东年谱》中记载了毛泽东春节期间读书的细节:
1915年2月24日,还在春节期间,毛泽东给表兄文运昌写了一张还书便条:“书十一本,内《盛世危言》失布匣;《新民丛报》损去首页,抱歉之至,尙希原谅 。 ”这个便条是他从长沙回韶山过春节时写的 。
1916年1月28日,春节已近,毛泽东致信萧子升,请他帮助借《甲寅》杂志第十一、十二两期 。 这个月十九日,他再次去信借这两期杂志 。
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其一,毛泽东看书是“如饥似渴”型的,其二,对待想读却一时读不到的书刊时,心情也是如饥似渴的 。
他对于读什么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就在1916年2月29日,他给萧子升开了一个书单,列出77种书目,并注释道:“据现在眼光观之,以为中国应读之书止乎此 。 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 然读之非十年莫完,购之非二百金莫办 。 ”
毛泽东堪称“书痴”,1912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 。 在此期间,国文教师柳潜借给毛泽东一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他读得非常认真 。 学校课程有限,加上校规刻板,半年后毛泽东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从学校退了学,并且制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位于长沙定王台的湖南图书馆去看书 。
当时毛泽东寄居在长沙新安巷的湘乡会馆,每天早出晚归,步行3里地到省图书馆,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 这半年休学读书生涯,对毛泽东的影响巨大 。 他后来回忆说,在省图书馆看书,“像牛闯进了菜园子” 。
青少年时代养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持续了毛泽东的一生 。 他不是读死书,在读书笔记《讲堂录》中这样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 ”他强调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社会和天下万事万物 。 要读懂这本书,就必须走出书斋,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即“游学”也 。
1916年5月,从长沙到娄底,他的第一次远行,随身就带着不少书,白天有时到外面调查,有时在房里看书 。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