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籍保护工作“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西藏古籍保护工作“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文章插图
图为“晒书”现场的图书馆馆员。采访人员 晓勇 摄
西藏古籍保护工作“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文章插图
图为古籍修复师次仁央宗(中)向参观者讲解古籍修复知识。采访人员 晓勇 摄
11月15日,一场以“传习经典 融古慧今”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在自治区图书馆举行。
“晒书”活动现场,被包裹在黄色护经布里的一部泛黄的古籍,慢慢由两位戴着白色手套的图书馆馆员小心翼翼打开,淡淡古色书香弥漫空间。古旧藏纸的经边上有残破,还有不知哪个年代、哪位人士不小心留下的油墨指印,渐渐勾勒出这部经典历经多个世纪的年轮。
古籍专家、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研究馆员白张说,这部拥有722年的元代上都刻本系萨迦班智达·衮噶坚赞的因明学著作《量理宝藏》,是西藏自治区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据介绍,自治区图书馆馆藏古籍版本多为刻本和写本,梵夹装为主,部分是用金、银、玛瑙等珍贵原料书写而成,时代上起12世纪,晚至近年新刊发的古籍重印本,有元代的内地刻本、有西藏后弘期的各类写本及伏藏文献,也有传世极少的善本、孤本。
“内容涵盖《甘珠尔》《丹珠尔》等藏文佛经巨作,高僧大德文集、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历史文学等各方面,这些对于藏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白张介绍。
作为古籍资源大区,西藏自吐蕃时期以来,留下了流传久远、内容丰富、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
“这是藏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西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深入挖掘藏文古籍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汉藏交流等内容,进一步彰显藏文古籍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是摆在这个时代图书馆人肩上的使命。”自治区图书馆副馆长、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边巴次仁说。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对古籍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07年,我区成立古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伴随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古籍保护工作的系列文件,西藏于2011年在自治区图书馆增挂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牌子和职能,负责全区古籍普查保护的具体业务工作。
边巴次仁介绍,现在全区各市地均成立了本市地古籍普查保护领导小组,形成了本市地《古籍普查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至2013年5月,全区完成了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聘任工作,为29位专家委员会专家颁发了聘任书。自治区文化厅研究制订了《西藏自治区古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西藏自治区古籍普查工作试点计划》。
据悉,自2010年正式开展古籍普查保护工作以来,我区通过输送人员到内地接受专业培训,同时利用区内现有专家面向全区累计培训基层从业人员600余人次。同时,多次派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普查、修复、数字化等方面的培训。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当我们在面对一叶古籍时,不管它的珍贵程度如何,都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这是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师央拉对古籍修复工作的认同,也是一位古籍修复师对这项工作始终心怀的敬意。
目前,自治区图书馆馆藏的藏文古籍达1.5余函,其中善本有3500余函。自治区图书馆副馆长、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边巴次仁说,近年来,自治区图书馆根据本馆特色文献馆藏建设需要,收集、整理、了解国内外藏文古籍文献信息与动态,构建具有本馆特色的古籍文献保障体系。负责藏文古籍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保护,采集具有馆藏特色、研究价值、内容丰富的各类古籍文献,并对馆藏古籍文献资源进行分类、著录、编目、加工、整理工作,目前已编好的藏文古籍图书目录中细目录1.1万余条、卡片目录3.3万余条,已编纂出版《西藏图书馆藏文古籍总目·文集篇》(130万字)共四册。该馆40函古籍入选第一至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