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写了本书,在国内被抵制批评,却被洋人刻上华盛顿纪念碑

在为了纪念美国首位总统乔治·华盛顿而特意建造的华盛顿纪念碑上,镶嵌了188块纪念石,其中还有一块刻有中文的纪念石:“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这段碑文,其实是来自我国清朝晚期的一部地理著作《瀛寰志略》的文字。《瀛寰志略》华盛顿纪念碑通常被大家称作方尖碑,它是世界上最高的石质建筑,始建于1848年,于1884年正式竣工,自然也是华盛顿特区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为了表示尊重,美国政府还规定,所有华盛顿特区内的建筑高度都不能超过这座纪念碑,足见其珍贵无匹。那么,为何这段平平无奇的中文特意会刻在华盛顿纪念碑上呢?这就要从《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畬说起了。
 清朝官员写了本书,在国内被抵制批评,却被洋人刻上华盛顿纪念碑
文章插图
徐继畬出生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祖籍山西五台县。他的父亲徐润曾经参加科考高中进士,徐继畬因此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还曾经拜高鹗(续编《红楼梦》作者)为师。徐继畬在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高中进士第一名,随后便入朝为官,先后成为翰林院编修和陕西道监察御史。徐继畬在为官期间对于官场弊政非常反感,曾向道光皇帝上书陈情民间疾苦。此后受到道光帝的赏识,开始步步高升。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徐继畬被调到福建任职,组织官兵民众抗击英军。因为保卫漳州,所以得到了朝廷的表彰,晋升为福建部布政使。就是在担任这个职务期间,徐继畬不但负责与西方各国接洽通商事宜,并且开始接触和认识到西方世界。几年后,他又升任为福建巡抚和闽浙总督,在往来通商事宜的接洽中,他对于西方世界有了更多认识。
 清朝官员写了本书,在国内被抵制批评,却被洋人刻上华盛顿纪念碑
文章插图
当时在中国有一批比较开明的官员,因为接触了很多国外的传教士、官员、商人等,所以开始对这个世界重新思考和认识。再加上当时中国积弱积贫,备受欺辱,如果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到底在发生什么,壮大清朝国力这种想法无疑是纸上谈兵。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畬所著的《瀛寰志略》,都是这一期间的产物。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按照亚、欧、非、美的顺序,一一介绍西方各国,其内容包括了各国的基本历史以及风俗,并且将自己的见解附在各国的介绍后。当时的美国正在崛起,但是已经得到了徐继畲的高度关注。他认为从美国的建国历史以及国家制度来看,必定在未来会大展宏图,徐继畬对华盛顿更是大力夸赞:“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首哉!”
 清朝官员写了本书,在国内被抵制批评,却被洋人刻上华盛顿纪念碑
文章插图
正是由于徐继畬对华盛顿这样的赞美,所以在1853年,浙江宁波府将篆刻了这段话的花岗岩石碑送到了华盛顿纪念馆,此后它便成为了华盛顿纪念碑上的一部分。其实徐继畬编著《瀛寰志略》,最根本的目的除了是想要向国人介绍西方诸国,更想要从当时的各国学习,寻找到战胜英国的办法。而美国的独立过程让徐继畲似乎看到了大清的学习榜样,因此在他的字里行间难免有偏颇之处,将华盛顿评价为“古今第一人”,即便是在今天依然争议无数,在当时更不会为大众所认同。徐继畬称赞华盛顿不称帝不传位,其言下之意便是在批评满清朝廷,这对于在朝廷为官的徐继畬来说,是犯了原则性错误。因此有很多人抵制此书,大骂徐继畬是汉奸,从头到尾都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官场不少人因此对徐继畬排挤孤立。而发生于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的英国传教士租房事件,更是让徐继畬被革职查办。
 清朝官员写了本书,在国内被抵制批评,却被洋人刻上华盛顿纪念碑
文章插图
当时有一名英国的传教士和一名英籍医生在福州神光寺租赁了房间,但是根据《南京条约》上的约定,英国人不被允许居住在城内。当时的中方官员因为不熟悉这份条约,便同意了出租。在徐继畬处理这件事情时,他并没有强行命令英国人搬走,而是希望通过和平协商来解决此事。但是英国人并不愿意搬出便借口此事已经由官方认可,百般拖延。而许多其他官员,包括林则徐在内,都认为徐继畬应该采取强硬措施,将英国人逐出。《南京条约》这件事越闹越大,福州城内的百姓和其他官员对这两个英国人极为不满,对他们进行人身威胁,为了防止事态恶化,让英国有开启战端的借口,徐继畬便派人保护英国人的安全。但是他的这一举动,让林则徐等官员以及普通百姓更加不满。于是便有人向咸丰帝上奏说徐继畬办事不力,咸丰帝便下令将徐继畬革职查办。这一次将徐继畲贬为了四品官员。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徐继畬又被人参了一本,被彻底罢官,于是回到故乡,潜心从事学术研究。


推荐阅读